APP下载

城市住区公共环境设施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2017-03-22罗洁如

商情 2017年4期

罗洁如

【摘要】城市的高速发展使住宅小区不断增长,作为体现住宅小区自身文化和特色的公共环境设施却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对城市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住区 环境设施 路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住宅小区成片增长。然而在住宅小区数量增长的同时,作为体现小区自身文化和特色的公共环境设施却不尽如意,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建设现状的调研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完善城市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相关配套制度与政策,推动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完善小区生活环境和空间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城市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现状分析

(一)公共服务设施

1、教育设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老百姓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购房时会特别看重小区的教育设施,因此一些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小区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居民对教育设施满意度最高的是幼儿园,占76.4%,一般占14.7%,不满意占8.9%。大部分居民对幼儿园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园离家较近,接送方便。幼儿园环境设施好,教学质量较高,家长比较放心。对小学满意的居民占53.4%,不满意的占26.2%。居民對初高中满意度最低,只有42.4%,不满意占39.5%。居民对中小学不满意主要是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少,教学质量不高,上学距离较远等。

2、医疗设施。住宅小区有比较好的医疗机构,居民的满意度就高,反之,居民的满意度就低。住宅小区的医疗设施以小型私人诊所居多,医疗设备相对落后,医疗水平较低,居民看病不放心,对小诊所信任度低。超过73.4%的居民对小区医疗设施不满意,满意比例仅占12.4%。小区居民反映离大医院较远,希望在附近增设综合医院以方便居民就医。为获得健康安全的医疗环境,71.3%的居民选择到条件较好的大医院看病。老年、残疾居民对小区医疗点的要求较高,希望小区能改善医疗环境和条件,给他们就近看病提供便利。

3、体育设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体育设施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认为体育设施使用率低的居民占52.6%,一般占33.6%,认为使用率高的仅占13.8%。对小区体育设施的外观,居民不满意占52.3%,一般占23.5%,满意占24.2%,说明大部分居民对住宅小区体育设施不满意,体育设施的外观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小区居民认为体育设施布局合理的占56.3%,认为不合理的小区居民占43.7%。布局不合理主要是开发企业缺乏对楼盘设施安置的科学规划,随意选址和安置设施,有的小区甚至将体育设施安置在小区偏僻之处,居民使用极不方便,造成体育设施使用率低甚至空置。

4、商业设施。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对小区商业设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46.6%的小区居民对商业设施满意,对商业设施评价一般的居民占28.3%,不满意的居民占25.1%。不满意主要是小区商业设施数量偏少,小区离大型购物中心距离太远,居民购物不方便。小区商业设施是以售为主的经营模式,由业主自主经营或出租,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各自为政,管理比较混乱。

(二)公共信息设施

关注小区公共信息设施的居民占54.8%,不关注的居民占45.2%,不关注主要是由于居民熟悉小区内部环境,不需要公共信息设施指引,对此类设施的关注度不高。而对公共信息设施的满意度,情况恰好相反,满意的居民占36.3%,一般占20.4%,不满意的占43.3%。居民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标识、告示及导向牌等公共信息设施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制作工艺粗制滥造,缺乏美感。

(三)公共照明设施

住宅小区的公共照明设施是小区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小区的交通安全和方便居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居民对小区公共照明设施外观满意占51.3%,一般占11.2%,不满意占37.5%。不满意的居民认为路灯等照明设施造型单一,大多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有些照明设施与小区环境很不协调。对小区公共照明设施的管理,居民满意的占40.7%,一般占23.1%,不满意占376.2%。居民反映,照明设施布局不合理,有的地方没有安装照明设施。而有些路段照明太暗,晚上行走很不方便。居民对公共照明设施最不满意的是照明设施损坏严重,维护工作不到位、不及时。

(四)公共休息设施

公共休息设施是小区居民停留时间长,使用频率高的设施,它也是小区居民增进交往和友谊,营造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场所。小区居民对公共休息设施外观造型满意的居民占31.2%,一般的居民占46.3%,不满意的居民占22.5%。关于休息设施的舒适度,认为很舒服的居民占46.3%,一般的居民占41.1%,不舒服的居民占12.6%。小区休息设施的使用频率,经常使用的居民占48.7%,偶尔使用的居民占34.6%,从不使用的居民占16.7%。居民反映小区公共休息设施总体数量偏少,有些休息设施放置方式不合理,相隔距离太近,交谈私密性差。有的休息设施没有遮阳设备,风吹雨淋,卫生清扫不及时,设施破损严重,维护不到位。还有些小区的休息设施造型单一,与小区建筑及环境风格很不协调,这些都是造成居民对小区公共休息设施不满意的的重要原因。

(五)公共景观设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居民不仅希望小区环境怡人,设施完善,布局合理,而且更希望小区公共景观设施造型生动,设计新颖; 不仅要赏心悦目, 而且要有文化品味和地域特色。对小区公共景观设施满意的居民占43.5%,一般的居民占21.3%,不满意的居民占35.2%。居民对小区公共景观设施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公共景观设施设计过于简单, 有的小区只有树木, 小路和草坪, 缺少其它景观元素。造型设计雷同单一,没有个性,缺乏特色。重视单一景观设施的设计,对景观设施与小区环境的整体协调考虑不周。有的小区景观设施设计对人性化要求重视不够,小区灌木区设计给居民行走带来不便,有的小区景观设施材质坚硬未做倒角处理,给居民、特别是小孩带来安全隐患。有些景观设施细部设计欠仔细推敲,制作工艺粗造,公共景观设施破损现象比较严重。

二、城市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发企业对公共设施配套工作开展不力

作为小区公共环境设施建设主体的开发企业,十分重视小区住宅楼的开发,但不重视小区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对政府规划部门要求建设的公共设施,开发商經常擅自更改规划内容,将公共设施用地改作它用。在分期开发的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经常安排在末期建设,甚至拖延建设或不建。部分已建成的公共设施,有的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与开发商销售楼盘时对业主的承诺相去甚远。有些小区的公共设施管理不善,破损严重,居民无法使用,部分开发企业对设施的维修不及时,维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水平偏低

城市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在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盲目照搬。我国的设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明显,面对差距我国许多设计师缺乏自信。在设计小区公共设施时,往往不顾当地的历史与文化,不考虑小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最终导致国外风格的公共设施与小区环境极不协调,破坏了小区的整体环境和景观布局,这是对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的极大误解。

2、千篇一律。住宅小区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缺乏对人的理解和人文关怀,缺乏对户外生活及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高度关注。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大多是流水线生产的产品,千孔一面,没有个性,毫无美感可言,极大降低了小区的整体空间质量。

3、功能欠佳。有些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设计忽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设施数量不够,摆设位置偏僻,居民使用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部分设施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忽视居民的使用感受,甚至把休息座椅放在无遮挡的烈日下,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使用。

(三)、公共设施损坏严重,居民素质有待提高

住宅小区公共设施损坏严重,部分小区一半以上的公共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大部分小区路灯,花丛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些草坪遭居民任意踩踏,已面目全非,被居民走出多条“人路”。垃圾箱损坏也很严重,有的垃圾箱踏脚损坏,垃圾箱缺门、缺盖,变形现象随处可见。有的设施有人故意刻画的痕迹,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设施的美观,也不利于设施的长久使用。健身器材和游乐设施损坏现象在各小区都存在,有些器材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损坏很长时间也没有维修。长时间的使用是造成器材损坏的重要原因,但平时缺乏保养维护和管理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三、城市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强城市住房小区公共环境设施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城市居民良好生活质量的体现。要搞好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建设,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开发企业的监管力度

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公共设施配套滞后,设施布置不合理,功能不完善,损坏较严重,设施配置与小区建设规模比例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宏观管理,统筹协调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住宅小区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要经常检查公共设施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公共实施建设质量,对未按期完成公共设施建设的小区不允许住宅出售; 对质量不达标的小区公共设施要求开发商重建,甚至给予开发企业罚款、赔偿业主损失等处罚。

(二)提升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水平

城市住宅小区的公共环境设施是小区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它除满足居民的使用功能外,还具有改善和美化小区环境的重要作用,对提升小区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住宅小区的公共环境设施建设与以往相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制作水平,公共设施与小区环境的协调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逐步向智能化、人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小区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大力提升公共设施设计水平,才能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要求,创造一个公共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安全优美舒适的空间环境。

(三)创新居民自治管理模式

完善住宅小区公共环境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必须改革和创新小区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统筹自管,居民自我服务的小区居民自治管理模式。首先,要成立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设立设施维护部,卫生监管部等部门,建立以小区为主导,以服务部为保障,以单元楼为自治基础,有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居民自治组织体系,为居民自治提供组织保证。其次要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居民自治规范运行,充分调动小区居民参加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小区管理民主自治,使居民自治规范化和制度化。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小区居民转变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使居民素质与住宅小区优美环境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靳超.北京住宅小区公共艺术和环境设施的结合与应用[J].建筑创作.2010(06).

[2]鲁榕.住宅小区公共环境的设施设计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