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2017-03-22罗西敏

商情 2017年4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艺术风格鉴赏能力

罗西敏

【摘要】审美素养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星汉灿烂的美术作品。通过引导学生欣赏a有教育意义的美术作品,从中认识辨别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陶冶美的心灵、情操、举止、行为、人格和道德,使学生的外在形体和内心人格形成美的统一。

【关键词】审美素养 鉴赏能力 艺术风格 审美内涵

审美素养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星汉灿烂的美术作品。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有教育意义的美术作品,从中认识辨别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陶冶美的心灵、情操、举止、行为、人格和道德,使学生的外在形体和内心人格形成美的统一。在进一步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文化素养、人格修养、品行及社会实践能力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美术欣赏课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对专业学生还是非专业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下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感受体味作品艺术语言,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曾讲道:“美是人类道德财富的源泉。”近代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也提倡将美育代替宗教。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通过美育活动的熏陶,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感受力,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之目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面对不同的艺术作品,要着重培养视觉感知力,关注作品中传递出来的整体色调、构图布局、线条笔韵以及韵律节奏等相关气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的外在美感和内在意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来触动学生的灵魂。一般来说,当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由于学生缺少欣赏美的经验或相关的背景知识,往往会根据美术作品风格,不由自主地用现有的经验来判断、归类,通过了解画中的情节内容以及逼真的形象、写实的绘画技巧,去判断作品的美丑善恶,而不是进入真正的欣赏过程和对作品细节的品读。 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讲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与故事。如欣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时,就有必要介绍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以及“人文主义精神”;欣赏达维特的《荷加斯兄弟之哲》时,就适当讲述罗马的历史传说和荷加斯兄弟的爱情故事;再如,在欣赏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时,学生如果不了解古希腊人有裸身参加体育竞技运动的风俗习惯,他们肯定对大量的人体雕塑疑惑不解,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奠定了以人体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将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理解进行比照,使其看到自己的鉴赏评价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经常反复开展鉴赏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经验判断,减少冲动的评价,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艺术特点,善于把握细节,提高审美素养能力。

二、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应从多方面入手,由于欣赏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所以在鉴赏中,每件艺术作品都有其最突出的亮点,这些内容使学生的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感性的鉴赏体验来初步感知。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画面构图和空间组合;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艺术造型的联系和寓意;有的侧重于对自然环境和整体空间的关照等。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理性地剖析作品中的人文意蕴、背景寓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健康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的独特作用。

一件艺术作品往往还有其更隐秘的意蕴、更深层的内涵。如领悟中国水墨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禅宗意识,给观者一种惺忪微妙的领悟和透彻心灵的安慰。受儒、道思想的浸淫,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重形似,有着突出的内在精神美感。山水画家以林泉之心对待创作,寻找的是精神家园。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茫和中庸柔和之美,传达出一种“大象无声,大音希声”的意境。如“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所画《春江垂钓图》,整幅画构图,以少胜多,意境超脱,借画面中的垂钓明禅理,含高远超俗之意境。其意境回旋往复,引起后来无数诗人的心魂震荡,感觉深远如海。加以自成一体的书法,形成这种诗画的格调,开拓了后来扬州画派的诗画风气。《春江垂钓图》是石涛画给八大山人的一幅杰作,石涛和八大山人的身世相同,都是明朝宗室,清兵南下以后,遭到国破家亡之痛,隐名匿姓,遁迹空门。石涛善用墨法,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通过挖掘和领会这些深层的意蕴和内涵,学生才会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和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感悟艺术作品之美,以美怡情,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美术作品是情感外在的呈现,以感性的形式,通过审美的境界有了更加丰富的领悟和感受,在心灵的振荡和洗礼中培养起审美的人生观,以及审美境界,并最终实现学生性情的陶养、情感的净化、和谐人性的构建。这是最具有美术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例如,中国花鸟画重在传达对生命力的感受,表达美与善的观念。山水画则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寄情于景,景情交融。恽寿平说“作品贵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画中所现使望者息心,览者动色,使人从美的形象中获得美的心灵感情,受到美与善的情感陶冶。美术欣赏的审美功能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人生观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因素得以转化与改变,促进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味、感悟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而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从而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并拥有完善的人格。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艺术风格鉴赏能力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喜欢的话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