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策略的应用实践

2017-03-22高培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应用实践

高培丽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图式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初中生物课程知识点多,课程时间又较少,要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学习,思维导图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解答和练习引导,能够使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绘制和运用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思维导图策略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68-01

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各种生物知识,认识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在实际教学中,生物是一门知识点繁复的课程,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比较困难。思维导图策略运用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策略概述

思维导图就是以某一个知识点为核心,利用彩线将各个与核心知识点有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知识点能够实现串联和拓展。思维导图基于发散性思维通过联想、分析及整理,将进入大脑中的各种文字、图像、符号以及色彩等资料结合起来,使思维发散而产生各种分支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形成一个类似数据库的架构,思考的时候,就可通过调动这个数据库对问题进行迅速的分析和解答。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策略的具体方法

1.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预习课堂内容,合作找出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个人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资料和所知道的知识点画出导图,最后进行汇总,学习较为困难的同学可以只绘制一些简单的表格或者是概念图。在导图制作时,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注意解决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2.课堂环节

教师结合学生在预习和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始梳理课堂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从难点重点开始,逐步简单化、具体化。人体免疫防线案例,学生初步完成思维导图绘制,教师就可以从第一道防线逐步深入,让学生认识到第一道防线的其他组织及功能;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围绕思维导图继续分组讨论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黏膜及功能;人体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细胞及功能,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直观认识这三道防线的存在和功能;最后通过这些具体事例总结免疫概念功能,让学生根据这些引导事例和内容一步 绘制思维导图。课堂内容完成后,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引导和自主学习绘制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完成对这一堂课内容的建构、归纳。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巩固对免疫防线的认识,在问题的思考中,思維导图就能迅速发挥作用,通过其中的知识点对应问题的解答。

3.解题和练习环节

结合思维导图,对于每堂课对应的典型问题和例题进行解答,解题的过程就是知识的掌握过程、能力的提高过程。在完成例题的解答后,教师继续提升题目的难度和巧妙度,加深学生在课堂知识理解上的广度和难度,通过适当的增减条件,将题目进行延伸,将知识点灵活地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就能围绕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重组联想,以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去解答题目。最后,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逐步体会到思维导图的优势,不断提升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策略的应用效果

思维导图策略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串联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围绕某一个核心知识点将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点。2.突出知识重点,思维导图的建立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并发现知识点的联系确立合适的画法。因此,知识点的认识就需要清晰直观,重点突出,提高学生的课堂笔记效率和质量。3.锻炼思维,思维导图的制作及运用过程还是一个思维的发散与创新过程。学生要完成链接各个知识点和内容,就需要通过发散性思维,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开放性的思考和创新认识,从而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思维导图的绘制。

四、总结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要充分发挥这种教学策略的效果,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逐步摆脱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能够更灵活地整合教学和实验内容,并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思维导图绘制和运用目标及要求,逐步将思维导图策略更灵活、深入地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完成学习。

参考文献:

[1]严德稳.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高士民.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5,01:173.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应用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