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奚益群: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

2017-03-22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 2016年10期
关键词:儿童医院患儿医院

奚益群,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攻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攻读管理学专业。作为访问学者,她曾访问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参加过上海市级医院基建后勤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2009年,奚益群来到上海市儿童医院担任后勤副院长。之前她在三级综合性医院工作已17年,先后在医务处、科教处、人事处、运营部等部门工作,之后又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资产监管部工作了两年。虽然医院管理工作经验丰富,但从事后勤基建管理,无疑又是新的挑战,更是对身为一名女院长的磨练。

深入一线:打造新的儿童医院

作为后勤副院长,奚益群主要负责医院基建、后勤、安保、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后勤保障质量先行,担任副院长之初,她将持续改进后勤保障工作质量、确保后勤管理质量有效控制作为工作重点。为夯实后勤保障管理质量基础,她主导医院后勤部门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将后勤管理制度、作业流程标准化,并在标准化的制度、作业流程的基础上,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开展后勤绩效管理,大大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与效率。她重视后勤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她的大力倡导下,上海市儿童医院建立了功能全面的大后勤信息系统平台,为医院各项业务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与保障。

建设目标:为使用建筑的人满意

医院项目规划初期,设计定位是重点,通过调查,奚益群认为:“建医院,首先需要考虑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不是建筑本身,而是使用这个建筑的人。建一所漂亮的医院容易,但使用这所建筑的人感到满意才是我们的追求的目的。”所以她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调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

奚益群觉得需要调查的工作庞杂繁复。

首先是医院服务的对象,由于儿童医院的特殊性,医院服务的对象其实既有患儿又有家长。家长所要求的服务流程便捷、医疗技术先进,以及儿童所要求的色彩、童趣、安全性怎样在规划设计中综合得到呈现。

“磨”出来的精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施工過程中,奚益群要求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实时跟踪建设全部过程,对流程、程序、设施进行检查并及时修正。在优化流线的问题上,奚益群曾多次组织考察学习。奚益群说:“好的建筑流线不是权威一次画出来的,而是不断思考、不断深化修改“磨”出来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借鉴别的医院先进经验,不断开拓思路,医院建设才能趋向完美。”

医院建设项目存在建设周期较长的特点,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新技术不断产生、新规范不断颁布、质控要求逐步完善等,必然存在对建筑设计的变更、调整要求,一旦方案因业务需要或其他客观因素进行调整就会出现矛盾。一会影响建设工期,二会增加造价。作为建设项目管理者,奚益群严谨对待设计变更、调整要求,认真考量设计变更对总投资控制的影响,既不机械化地否决、也不无原则地响应,科学、合理把握设计变更。项目资金虽然紧张,但工程的核心设备、材料品质不能降低,通过方案的优化,材料、设备的询价对比选型,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标准,保证项目核心品质。

创“双优”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工程优质”方面,奚益群从狠抓质量、安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入手,对工程关键工序跟踪检查,不放过任何潜在的问题。在“干部优秀”方面,她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投标与设备材料供应商遴选工作,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做到规范行为,廉洁自律。

新院竣工后,奚益群仍在听取来自上级单位、兄弟医院及社会各界的意见,面对如潮好评,她依然谦虚谨慎:“没有一个建筑能够做到完美,希望大家能给这个医院多一些批评和建议,儿童医院面对的是儿童,我们的要求一定会更高。”

获奖者所属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前身是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富文寿及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等前辈于1937年创办的上海难童医院,1953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医院,200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医院职工1000余人,2013年度门诊量约14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2万3千人次,年手术例数约1.9万。2014年3月投入运营的泸定路院区位于普陀区长风生态商务区,毗邻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北靠同普路,东邻泸定路。普陀院区占地面积约39亩,核定床位550张。北京西路院区占地面积1.59公顷,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50张。2013年4月28日普陀门诊部启用运营,自2014年3月始为儿童康复中心,为患儿提供包括听力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的康复治疗。

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新院外观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建立于1937年,是中国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随着儿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原北京西路院区1.59公顷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张实际开放床位的规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医疗服务需求。2009年,根据上海市政府关于儿童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整体规划布局,选址上海西北角的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新院由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新院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500平方米,设计床位550张,设计门急诊量65000人/天,项目总投资为44931万元。

集历史传承与绿色生态为一体的建筑设计

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地处上海市首批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唯一以“生态”为主题的集聚区——长风生态商务区,与长风公园、苏州河为邻,北靠同普路,东邻泸定路,南侧和和西侧为规划公共绿化用地。基于老院新姿、与周边环境相容性的思考,突破有限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的限制,设计理念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局部细节的处理和内外空间中各种物态元素的有序转换,在体现医院厚重历史文化沉淀的同时,打造高效、低耗、平衡的绿色生态建筑环境。

半集中、递进式建筑布局

医院建筑整体由1层高级专家门诊楼、4层门急诊医技楼和13层病房楼组合而成。三栋独立的楼宇紧贴而建,如为一体,由南往北、自西向东半集中式、递进式依次传递,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光照环境。每栋楼宇既独立又有联系,之间利用多种形式的内院和连廊进行过渡和衔接,实现功能和使用上的分合有致,集约化各部门资源,提高运行效率。空间布局重视开阔、明亮、动静结合的景观视线,以下沉式广场、生态主题园、童趣内庭院、屋顶花园的多层面错落景观布置,使安全性、舒适性、人文关怀的设计目的在有限的空间实现了生动的表达。

层次丰富的立面造型

医院建筑外立面采用暖色基调,以极具历史感的新英格兰风格哈佛红面砖作为主要材料,辅以面砖立体拼贴的变化。东西立面以简洁的竖向线条结合经典的长窗元素,表现挺拔提升的建筑视觉效果。裙房采用统长玻璃窗作为立面材料,辅以面砖的铺贴,增加建筑的虚实感和层次感。整栋建筑在给予患儿稳重、安全的就医体验的同时,凸显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优秀医院的现代华彩。

绿色生态的宜居环境

设计师注重通过对大自然赐予的风、阳光、雨水、植物的有效利用和能源之间的循环转换,使人、建筑和生态环境三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积极营造适于患儿休养的自然、人文环境。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裙房屋顶上设置太阳能集热板,太阳能集中热水供水系统采用强制循环间接加热,每日产60℃热水量45立方米供生活热水使用。雨水回收系统:收集雨水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回用于室外绿化浇灌、道路浇洒、地下室停车库地面冲洗,使雨水循环利用。生态景观系统:各建筑功能区之间建设生态庭院,提升空间视觉效果,提高采光、通风效率;地下餐厅结合景观下沉式广场,引入自然采光及通风;屋顶绿化以硬质场地和草坪灌木植被为主,间插种植坛及休闲设施,体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的同时,为屋顶和墙体提供保温和隔热作用,有效减小建筑物墙体的日光反射,降低能耗。

基于儿童患者特殊需求的内部设计

打破医院是一个冷冰冰、充斥着消毒水味道的公共场所的传统印象,室内装饰通过色彩的补丁、幽默的方法、童趣的画面和艺术的氛围,创造“希望”、“梦想”、“未来”的整体环境氛围,渲染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在安抚患儿因疾病而产生的不安情绪的同时,更对治疗效果起到无法估计的良好辅助作用。此外,为满足患儿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多层次需求,医院从细节入手,给予患儿医疗安全、色彩安全、物理安全、化学安全、生态安全、空间安全和家庭关怀多角度的人文关怀,为患儿积极打造恢复健康的梦想之地。

儿童专用设施配套

医院在门急诊、病房均配备了儿童专用设施。门急诊各楼层内,哺乳室的设置解决妈妈和患儿的后顾之忧。病房内,配备有淋浴、婴儿换洗台等的母子淋浴室满足患儿与家长的特殊需求。病房的儿童视野窗台、儿童专用桌椅,以及覆盖全院公共区的儿童卫生洁具、儿童安全扶手的配置,充分体现医院对儿童特殊生理需求的尊重。

“一米世界”的儿童视觉识别系统

医院在以母爱、微笑、关怀为主题建设基于成人视角的视觉识别体系的同时,充分考虑儿童的视觉识别能力和高度,借助大色彩渲染、卡通元素的引入,以离地90cm-150cm为基准,在门诊及病房区域构建儿童“一米世界”的视觉识别导视系统,便于儿童观察,充分识别导视信息。

童趣温馨的个性化楼层设计

一改传统的白色,医院抓住儿童天生对色彩敏感的天性,以分区施色与统一施色相结合的形式,辅以卡通形象的引入,对门诊、病房每一楼层进行个性化设计。

海洋、森林、卡通,门诊在以楼层为单位,对每一楼层施以不同色彩、辅以不同输出主题的同时,对输液区、部分功能检查室等患儿较为惧怕的区域,大面积引入卡通元素,柔化氛围。在使用率较高的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室的部分检查室内,用孩子们熟悉的卡通形象代替原本冰冷的白墙,从而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舒缓紧张情绪,更好地完成检查。输液区的输液椅和输液床是拥有多种色彩的优质环保软包,墙面是阳光爱心志愿者倾情奉献的童趣主题画,墙画与多色彩的软包相结合,营造童趣化、卡通化的氛围,舒缓患儿的紧张心理。此外,医院在门诊区域选择多块大幅墙面,设计制作了儿童画展示墙,这些由阳光爱心志愿者和社会爱心儿童联合呈现的作品,不仅缓解了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心理,更是传播着爱与希望。医院病房的每一楼层也都有自己的主题色和卡通形象,绿色、橙色、黄色、蓝色、粉红色……猴子、狮子、木马、小鸟、企鹅、大象…..鲜亮的色彩,形态各异的卡通形象,地面的动物脚印,有效柔化高技术的诊疗环境,舒缓患儿的紧张心理,使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顶、地、墙的空间变化和接近儿童认知的个性化设计便于儿童记忆和识别,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走失的作用。

儿童专属活动天地

候诊的漫长、无趣、焦虑,住院时远离家人的孤独、陌生环境的紧张、疾病的痛苦成为了儿童在医院的常有感受。为此,医院充分考虑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探索的天性,尽可能的挖掘空间、搭建儿童互动交流平台。在门诊区域,利用连接楼与楼的庭院,布置可供儿童自由、安全嬉戏的软地坪儿童乐园,配置适合幼童的安全型儿童活动设施。在病房区域,构筑阳光爱心小屋,开设健康影院、放置角色扮演玩具,搭建爱心志愿者平台等,淡化儿童疾病、住院的不愉快心理感受。

精简高效的就医流程

医院对门诊施行专科化诊区设置,相对独立的诊疗区域内设置有相应的专科门诊、功能检查和专科治疗、护理康复指导,实现专科化诊疗的一体化医疗。门急诊各楼层均设置挂号收费、自助服务,实现了同层面一站式服务,优化了流程、有效缩短了排队等候时间、避免患儿家长往返奔波、也减缓了垂直交通压力。。推行一站式输液服务,通过输液药房的设置、排队叫号系统的引入,患儿家长可以很舒心地在输液区陪伴儿童等候输液治疗而不必排队取药等候。

走进医院门诊大厅,映入眼帘的是蓬勃向上、漂浮在空中的翠绿色幼苗;远眺医院大楼,楼顶之巅是高耸的学士帽。这高低呼应正凸顯了上海市儿童医院打造儿童休养的理想之所,一路呵护幼儿成长,构筑希望、放飞梦想、点亮未来的拳拳用心。

猜你喜欢

儿童医院患儿医院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萌萌兔医院
安徽首家“民办公助”医院开诊试水新模式
北京又添一家大型儿童专科医院
认一认
白血病·患儿
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