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现状及其影响路径

2017-03-21董梅昊

关键词:集体主义道德价值

董梅昊, 潘 莉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009)

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现状及其影响路径

董梅昊, 潘 莉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009)

道德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基本价值倾向和褒贬态度,引导和制约着个人的行为与选择。对全国高校206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整体良好,但部分大学生存在公私观偏差、网络道德行为低于现实情境等问题。同时,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显著相关,呈现出“集体主义—政治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路径。可以通过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优化政治价值取向,积极影响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

大学生; 道德价值取向; 集体主义; 政治价值取向; 中介作用

一、引言与假设

道德价值取向是进行道德评价、道德选择,实施道德行为时表现出的基本价值倾向和褒贬态度,引导和制约着道德价值观的确定与道德行为的选择[1]。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追求何种价值、秉持何种道德准则、如何作出道德评价和道德决策、欣赏及选择何种道德行为、在具体情境中如何实施行为并产生道德体验等,无一不受到价值取向的影响和调节[2]。青年大学生正处于道德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把握青年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现状、特点,探讨价值取向引导策略,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探讨道德价值取向内涵、意义和影响因素的同时,学界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现状展开了广泛的实证研究,指出当前大学生主流道德状况发展良好[3],存在功利化和个人主义倾向、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道德观念多元化[4]发展等实然状态,探究了生活体验状态[5]、个体幸福感[6]等与道德价值取向的关系,但缺乏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集体主义价值观、政治价值取向等变量的相关分析。集体主义作为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传统,对青年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根源性的影响[7];政治基于道德而高于道德,政治信念是道德信念的较高层次表达,政治价值取向对道德价值取向的状况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影响[8]。集体主义取向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亦会通过政治价值取向影响道德价值取向。基于此,本研究在描述分析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实际状况的同时,着力阐明集体主义和政治价值取向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提出两个理论假设:一是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集体主义取向、政治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二是集体主义取向对道德价值取向的作用通过“集体主义—政治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路径实现。

二、方法与被试

本研究以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范本,采用分层抽样法,通过网络调查与现场调查方式,在全国44所高校发放问卷2 100份,回收问卷2 063份,其中有效问卷2 063份,回收率100%。问卷主要包含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量表和大学生价值取向问卷两个部分。采用Triandis编写、黄任之修订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9],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进行价值取向调查的同时,自编问卷从内容维度上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进行调查。问卷整体信度克朗巴哈(Cronbach)a系数为0.670~0.841,效度为0.371~0.707,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回收后统一编码,运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课题组同时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性别,男生991人(48%),女生1 072人(52%);年级,大一659人(31.9%),大二有389人(18.9%),大三有403人(19.5%),大四259人(12.6%),研究生352人(17.1%);专业类型,人文学科93人(4.5%),社会科学925人(44.8%),理科165人(8.0%),工科719人(34.9%),医科158人(7.7%);从政治面貌分析,党员395人(19.1%),团员1 548人(76.8%),群众70人(3.4%),民主党派4人(0.2%);从生源地分析,农村946人(45.9%),小城镇340人(16.5%),县级市以上777人(37.6%)。

三、大学生集体主义取向、道德价值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体性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集体主义取向显著高于个人主义取向,道德价值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整体良好,但部分大学生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存在公私观偏差、网络道德水平低于现实情境等问题,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存在制度意识淡化、政治参与线上线下有别等。

(一)集体主义取向明显高于个人主义取向,追求平等中实现个人价值

调查发现,大学生倾向于水平维度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集体主义取向总分(5.53±0.70)显著高于个人主义取向总分(4.86±0.65),二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最为认同的是水平维度的集体主义(5.84±0.83),其次是水平维度的个人主义(5.25±0.77),然后是垂直维度的集体主义(5.21±0.78),最后是垂直维度的个人主义(4.46±0.80)。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崇尚人与人的平等,以集体利益为重,倾向与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同时他们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情境,尤其关注集体合作情境。

(二)道德价值取向整体积极向上,陷于道德冲突时多数能作出正确选择,但存在公私观偏差、网络道德行为低于现实情境等问题

总体来看,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整体积极向上,看重道德在现实社会中的珍贵价值。面对“您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限选三项)”的问题,72.8%的青年大学生选择了“人格品德是否高尚”,69.9%的青年大学生选择了“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分别居于第一位和第二位。调查显示,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呈现积极态势,陷于道德冲突情境时多数能作出正确抉择,以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行动。如“作弊还是不作弊”几乎在每个大学生的内心都纠结过,但付诸行动的只是少数(31.8%);调查中陷于“是否把拾捡到的贵重财物归还”道德冲突的450名大学生中,92.7%(417名)的大学生最终选择将财物归还。 但在关涉如何处理公私关系方面,有不少大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明显偏重私人利益,在公私关系处理上大部分处在“利己不损人”层面,与社会主流道德观念存在偏差,公私兼顾占62.5%、先私后公占22.9%和损公肥私占1.7%,同时还有不少大学生(50.8%)认为社会应倡导和追求公私兼顾(48.1%)、先私后公(2.2%)、损公肥私(0.5%)等偏重个人利益的处理方式,明显偏离社会实际倡导和追求的大公无私与先公后私。

在网络道德取向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86.8%)认为在网络上同样需要严格遵守道德准则,但部分大学生(13.2%)不能正确认识网络交往的现实意义,认为网络空间自由且无规则,甚至可以胡编乱造。另有部分大学生虽然认为应当在网络环境中遵守道德准则,却会在朋友要求转发不符合道德准则的信息时进行转发(58.3%)。这不仅和网络本身的虚拟化、匿名性、开放性特点直接相关,同时反映出大学生轻视或忽略网络道德规范的现实情况。

(三)政治价值取向稍显消极,虽然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政策,但社会制度意识相对淡薄,非意识形态化取向凸显

整体来看,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稍显消极,传统“国家—家庭—个人”的价值排序等级发生变化,个体以及个体所依附的家庭上升至更为重要的地位,国家的重要程度下降。从选择频次来看,家庭(N=1 946)、健康(N=1 626)和事业(N=1 134)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国家降至第五位。具体政治认同方面,从选择频次看,社会稳定与安全(N=1 22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N=904)和坚持改革开放(N=730)是大学生最为注重的;就排序均值而言,大学生最为看重的三项依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M=1.39)、世界和平(RM=1.52)和坚持改革开放(RM=1.85)。无论是从选择频次还是从相对均值来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改革开放均进入前三,说明大学生非常看重这两个因素。

但大学生表现出制度意识淡薄、非意识形态化取向凸显的状况。68.5%的大学生赞同“不管中国将来实行什么制度,只要民富国强就行”的观点,这种社会制度意识的淡化使得部分大学生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认识不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3.1%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还有4%的大学生认为应放弃(1.3%)或最好放弃(1.7%)。

四、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路径分析:政治价值取向的中介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形成从来不是一个单一作用的过程,而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中曲折发展,这些因素包括:信息轰炸、传统观念与社会上流行的多元价值观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避免的弊病[10]等。此外,有学者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11]和市场经济[12]条件下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形成机制,给予了我们丰富的启发与思考。在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找出本源性因素,理清因素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为此,我们提出“影响道德价值取向的本源性因素是集体主义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观点和“集体主义—政治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关系影响路径,并分别从学理层面和实证层面证明。

首先,集体主义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特点[13],换句话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主义绝不是庸俗的“唯上唯实”主义,而是指个体的身心思想境界均达到了基本利他水平,并处于往“他人共己”的理想目标前进的过渡阶段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一方面决定了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显示,另一方面体现了集体主义与道德价值取向的共通之处,道德的一个侧面显然是包含利他意味的,这使得集体主义影响道德价值取向从本源上成为可能。其次,集体主义取向的大学生是一批从正确先进的政治价值观教育中成长发展起来的青年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的合格公民。在政治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政治价值取向从来就不与道德价值取向相冲突:政治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取向实现的社会前提和条件,而道德价值取向为政治价值取向提供人性和伦理性的支持。因此,集体主义深深蕴含于社会主义文化中,从每一个人呱呱坠地开始就对个体的一生产生根源性影响,个体的所思所言所行绝不是杂乱无章的偶然性结果,而是包含社会人即政治人色彩的必然性结果。在此情况下,看似是集体主义取向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实则是集体主义取向通过影响个体的政治价值取向从而影响道德价值取向,也就是政治价值取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集体主义取向、道德价值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集体主义取向总分与道德价值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183、0.227),呈显著正相关(P<0.01);政治价值取与道德价值取向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84。

为进一步讨论三者的关系,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验证政治价值取向对集体主义与道德价值取向的中介作用,分析如下。首先,分别建立假设路径A“集体主义—政治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和假设路径B“集体主义—道德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其次,计算对比假设模型A、模型B两个路径的中介效应值。建立假设模型A,设集体主义取向和道德价值取向分别为自变量和因变量,政治价值取向为中介变量。建立假设模型B,此时设集体主义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分别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道德价值取向为中介变量。

根据温忠麟[14]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的具体程序对模型A、模型B分别进行三步回归分析。模型A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567×0.19/1.143=0.26,即中介效应能解释总效应的26%,明显高于模型B的中介效应(仅为19%),我们有理由认为路径A更符合现实生活中集体主义取向、道德价值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相互影响路径。一方面,集体主义对道德价值取向有直接的正效应,即集体主义得分高的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水平高,证明本文第一个假设成立;另一方面,集体主义通过政治价值取向对道德价值取向有间接正效应,集体主义得分高的大学生往往政治价值取向水平高,而政治价值取向水平高的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水平也高,即“集体主义—政治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路径疏通,本文第二个假设成立。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当前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和务实。传统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正逐渐让位于个体成长发展的现实需求。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虽然在整体上依然偏向于集体主义,但从具体道德行为倾向来看,以集体主义的国家社会为核心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正逐渐被消解,从个体出发的价值取向正成为当前大学生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抉择的主要立足点。

集体主义取向正向影响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水平与其集体主义取向正相关,集体主义取向得分高的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水平也较高。这一方面与倾向于集体主义的大学生更看重集体、更愿意遵循社会规则相关,另一方面与其从情感上为增进自身集体归属感而更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政治价值取向在集体主义对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显著影响其道德价值取向,并且在集体主义对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能解释总效应的26%。这不仅直接与政治价值取向中的诸多因素相关,如意识形态认同、社会制度认同、社会政策认同等会直接影响其对社会规则的接纳和认同,同时与政治身份(中共党员)的先进性要求等对大学生的约束密切相关。差异性分析显示,中共党员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显著高于群众大学生。

(二)建议

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从“给现成结论”转变为“道德思维训练”,视大学生为自觉能动主体,加强道德推理、判断、决策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启发大学生进行道德思考,确保大学生在道德冲突情境中作出正确抉择。同时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重视网络情境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培养建立网络与现实一致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15]。

在促进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引导大学生进一步确立集体主义精神。家国天下的整体精神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集体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个体价值不断被唤醒和彰显的当下,要努力创建适于培育集体主义精神的社会氛围,在尊重个人价值、促进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回溯传统,创新集体主义教育途径、方法、载体,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16],从大学生目前最突出、最集中的道德困惑进行疏通和引导,通过提升集体主义倾向优化道德价值取向。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训练,引导大学生在经典研读、国情探讨、世情把握和理论思辨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实现对政治常识的马克思主义理解,真正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现实形态,增进其政策认同、制度认同、意识形态认同,通过优化政治价值取向提升道德价值取向。

[1] 刘恩允.道德价值取向的界定和分类[J].齐鲁学刊,2003(2):77-80.

[2] 戚艳萍,吕素霞.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65-68.

[3] 马依依.80后大学生政治信念和道德状况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70-73.

[4] 杜坤林,诸凤娟.“90后”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实证分析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3):53-56.

[5] 于沧海.试论道德的两种价值取向:公正与关怀[J].学术交流,2015(5):52-56.

[6] 陈小容.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生活体验状态的调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8):4-7.

[7] 陈付龙,李水弟.论不同存在下的人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嬗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2): 63-67.

[8] 王晓漪.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128-130.

[9] 黄任之.青少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外部特点和内隐特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10] 张金英.重视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1995(6):30-31.

[11] 周军玲.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影响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7):106-108.

[12] 刘晴.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误区及价值取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38-39.

[13] 汪幼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4(1):26-28.

[14]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745.

[15] 王丹,王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航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中国梦[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11-116.

[16] 张革华,彭娟.深圳特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3):74-77.

(责任编辑:李晓梅)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ath

DONG Meihao, PAN Li

(School of Marxism,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As a kind of basic value orientation and attitude, the moral value orientation guide and restrict individual’s behavior and choic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063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shows that the moral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good, but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deviation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values, the problem that the network moral behavior is lower than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moral value orientation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ctivism and politic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presents the path of “collectivism-political value orientation-moral value orientation”. We can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 moral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collectivism and optimizing the political value orientation.

college students; moral value orientation; collectivism; political value orientation; mediation role

2016-09-27;

2016-10-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向度的心理疏导模式及技术研究”(13CKS044);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及其引导策略研究”(13JDSZK0021)

董梅昊(1992—),女,安徽安庆人,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潘莉(1974—),女,安徽淮北人,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G641

A

1674-0297(2017)03-0013-05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道德价值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