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017-03-21龚雨田孙书洪闫宏伟

节水灌溉 2017年9期
关键词:咸水矿化度拔节期

龚雨田,孙书洪,闫宏伟

(1.天津农学院 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 300348;2.天津农学院 水利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传统农业用水观念应向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节水灌溉转型。为了弥补淡水资源匮乏,合理利用微咸水及咸水已经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措施。据统计,我国微咸水资源约为200 亿m3/a,而且大部分存在于地表以下10~100 cm处,每年能够开采利用的微咸水为130 亿m3[1],其中华北平原的微咸水资源高达75 亿m3,占整个华北平原地下水面积的45%,西北地区(甘肃、新疆、陕西、陕西、宁夏等部分地区) 地下微咸水资源为88.7 亿m3[2,3]。西北地区展开的微咸水灌溉试验表明,微咸水灌溉与旱作相比能够有效地增加产量[4-9]。目前,天津地区大部分仍采用淡水大量漫灌,农业用水消耗量大,灌水定额高,灌排不均衡,不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天津地区应开发非常规水源,使其高效利用,对天津地区农业现代化有重要意义。试验在天津农学院节水研究中心试验基地进行,试验针对冬小麦进行研究,冬小麦在农业生产中作为耗水大的作物,其生长期正处于降雨缺少的季节,利用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冬麦“小偃60”,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进行微咸水灌溉试验,同期间与淡水灌溉和旱作进行比较。对冬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的不同进行研究,制定适应天津地区的微咸水灌溉制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本试验设计为小区试验,地点在天津农学院西校区的试验田,该试验田的位置:经度 116°57′, 纬度 39°08′,海拔高度 5.494 m(大沽高程),年均蒸发量1 440 mm。试验田地形平整,土壤质地为中壤土,60 cm 土层的平均干容重为 1.42 g/cm3,土壤田间持水量为 22%~23%,凋萎含水量为9% (以上均为重量含水量)。试验小区设计为长6 m,宽2 m。

1.2 试验设计

试验材料选用‘小偃60’小麦,该品种小麦具有返青早、抗病耐旱等特点。试验在三叶期之前利用淡水充分供水,保证出苗。本试验将冬小麦的全生育期划分为 5个阶段:返青、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此研究主要是针对返青期以后的阶段进行研究。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1个对照,3次重复。

处理1(S1):以矿化度为1 g/L的微咸水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灌溉。

处理2(S2):以矿化度为2 g/L的微咸水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灌溉。

处理3(S3):以矿化度为3 g/L的微咸水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灌溉。

处理4(S4):以矿化度为4 g/L的微咸水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灌溉。

处理5(S5):以矿化度为5 g/L的微咸水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灌溉。

CK:小麦生长期间利用淡水灌溉。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播种前取土,用烘干法测基础含水量,测定最大土壤含水率。每个小区选取10株冬小麦,从拔节期开始,每隔3 d测定小麦株高、叶面积等。叶面积用LA-S叶面积仪测定,采用PR2 仪对土壤剖面进行水分测定。冬小麦成熟后,在室内进行考种,称量粒重。

1.4 灌水定额

冬小麦在2014年10月8日播种,2015年3月10日进入返青期,4月15日进入拔节期,5月8日进入抽穗期,5月22日灌浆,6月10日进入成熟期。在此期间,利用工业NaCl配置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制定灌溉定额。为保证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在返青前期、返青期均采用淡水灌溉,灌水定额为120 mm(见表1)。

表1 灌水定额 mm

1.5 数据处理

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 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冬小麦耗水量的影响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耗水情况如图1所示,冬小麦在抽穗期耗水强度最大,小麦进入灌浆期、成熟期后耗水强度逐渐减少。在冬小麦拔节期进行微咸水灌溉后,微咸水矿化度对小麦耗水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其平均耗水强度为4.42 mm/d。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进入抽穗期后,小麦需水量逐渐增加,耗水强度随微咸水矿化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对于CK组处理,S1、S2、S3、S4、S5分别下降了4.86%、9.18%、16.39%、18.59%、23.29%。由此可见,冬小麦在拔节期,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作物耗水强度影响并不明显,但随着小麦耗水强度的增加,特别进入抽穗期后,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作物耗水强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其表现为S1>S2>S3>S4>S5,主要是由于灌水矿化度增加,带入进土壤的盐分增多,在盐分胁迫下对作物的耗水量起到抑制作用。

图1 不同时期小麦耗水强度

2.2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影响

根据图2和图3可知,不同处理下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基本一致,0~20 cm土层含水率较低,随后出现增大趋势,特别在40 cm土层。而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降低,主要是小麦的主要吸水根系在40~60 cm土层上,6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较为平稳。不同处理下,各阶段土壤体积含水率略有差异,在 S3、S4、S5处理中,40~6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较高,相比于CK处理土壤体积含水率分别增加了5.34%、5.69%、7.04%,主要原因是微咸水灌溉下,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水势降低,对小麦产生一定的胁迫,影响小麦主要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从而增加了土壤含水率。在小麦拔节期进行补灌后到小麦抽穗结束,这一阶段土壤含水率迅速降低,主要是小麦株高增长,叶面积增加,对水分需求量较大。这一阶段小麦在S3、S4、S5处理下,土壤平均含水率相比于CK同样较高,分别相差29.63%、30.21%、31.50%。根据试验得出,在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下,土壤各层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呈现出随着矿化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大的趋势。

图2 不同处理下土壤剖面体积含水率分布

图3 不同处理下土壤平均含水率动态

2.3 不同矿化微咸水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影响

2.3.1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均使小麦株高减低。开花前后,小麦株高达到最大。进入抽穗期后,株高增长呈现平稳趋势,且在灌浆期至成熟期之间株高略有下降。由图4和图5可见,在淡水灌溉下,小麦从拔节期开始直至抽穗期,平均相对生长速率较快。CK组平均相对生长速率为0.038 cm/d,在S1、S2、S3处理下相对于CK组生长速率略有减小,分别为0.036、0.035、0.032 cm/d。S1、S2、S3处理中相对于CK平均株高分别下降5.38%、9.27%、13.38%。而S4、S5相对生长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0.025、0.019 cm/d,相对于CK组,S4、S5处理下平均株高降低17.68%、23.84%。研究结果表明,微咸水矿化度对小麦株高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小麦株高随微咸水盐分增加而降低。尤其在小麦拔节期,较高盐分的微咸水对小麦生长速率影响较大。

图4 小麦株高变化

图5 不同处理下小麦最大株高

2.3.2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冬小麦叶面积及比叶重影响

如图6所示,小麦叶面积变化与株高变化有相类似的情况,均表现出随矿化度升高叶面积减小的趋势。叶面积在拔节期快速增长,抽穗期叶面积达到最大,不同处理组表现均相同。在抽穗期灌水一周后表现出,矿化度越高,小麦叶片越出现萎蔫及叶片变黄,并且小麦叶片衰老速度也快。以抽穗期为例,S1、S2处理下与CK组差异不明显,并且没有出现叶片变黄现象,其叶面积相对下降1.53%、4.58%,叶面积变化差异并不明显。S3、S4、S5灌溉条件下均出现叶片变黄现象,与CK灌溉组相比,其叶面积相对降低13.06%、29.12%、36.31%。对比后得出,灌溉矿化度为1、2 g/L的微咸水对叶面积影响较小,且不会出现叶片快速衰老变黄的现象。灌溉矿化度3、4、5 g/L的微咸水后,其叶面积生长速度减慢,底层叶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黄,对叶面影响较大。

虽然小麦叶面积呈现出随微咸水矿化度增高而减小的趋势,但是比叶重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如图7所示,CK组比叶重为5.42 cm2/g,而矿化度在1、2、3 g/L的微咸水灌溉相比于CK组分别增加3.87%、7.75%、11.25%。矿化度4、5 g/L的微咸水相比于CK组下降了1.11%与7.75%。结果表现出,虽然叶面积下降,但叶重量有升高趋势,而矿化度在4、5 g/L的微咸水灌溉后叶面积与比叶重均有影响。

图6 不同生育期叶面积

图7 比叶重变化

2.3.3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冬小麦籽粒的影响

由表2可见,在S1、S2处理下,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出现递增趋势,相比于CK组,其穗粒数增加2.43%、6.70%,千粒重增加2.07%、4.16%。CK组与S2处理下小麦穗长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余各试验组呈现显著差异(p<0.05)。在灌1、2 g/L的微咸水后,小麦穗粒数略有增加,灌3 g/L的微咸水后,穗粒数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平均千粒重为S5

表2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小麦穗部及产量的影响

注:Spss19.0采用Duncan检验,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2.4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由图8可见,小麦的产量和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相对于CK组,S1与S2产量分别增加了1.26%与7.88%,但随着咸水矿化度的上升,小麦产量呈现出下降趋势S3、S4、S5相对淡水灌溉分别下降了3.24%、19.23%、20.93%。可能是适当的盐分胁迫使得土壤渗透势提高,促进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并且在一定的盐胁迫下,使得干物质向小麦籽粒中转移,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而随着盐分进一步的升高,当灌溉4与5 g/L的微咸水后,小麦产量大幅度降低。

微咸水矿化度与产量关系为:

y=-113.95x2+ 515.01x+ 5 509.2R2=0.888 7

(1)

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呈现出相同趋势,淡水灌溉下其水分利用率为1.16 kg/m3,在S1与S2处理下水分利用率可提高到1.28 kg/m3,随着盐水矿化的增加,S3、S4、S5相对于CK分别降低3.45%、7.76%、11.21%,其中S5处理下水分利用率仅为1.03 kg/m3。根据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可以得出,适当的咸分处理可以增加小麦土壤水消耗量,提高小麦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加产量,但随着灌溉咸水在4、5 g/L下,土壤水消耗量减小,水分利用率降低,产量减小。

图8 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

2.5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土壤影响

由图9可见,土壤含盐量最大值出现在40 cm土层,0~40 cm土层为主根区,CK组土壤含盐量为0.55 g/kg,相比于S1、S2、S3、S4、S5处理下分别增加了25.57%、25.0%、55.17%、57.24%、60.12%。从数据中看出,其基本规律是土壤盐分随微咸水矿化度及生长期呈现出升上趋势,主根区在3个生育期进行微咸水灌溉下,会出现积盐现象。S1与S2处理下表现基本相同,对土壤积盐并不明显。

图9 冬小麦收获前土壤含盐量

图10是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含盐量的变化。冬小麦收获后,该试验地种植夏玉米,夏玉米生长期间进行淡水灌溉,生长期降水量为361 mm,矿化度在1、2 g/L微咸水灌溉下,各土层含盐量没有明显变化,3~5 g/L微咸水灌溉下均低于下麦收获前土壤含盐量。冬小麦-夏玉米轮种,在夏玉米生长期进行淡水灌溉,且灌水量较大,可降低土壤中含盐量的积累,对冬小麦的种植不会产生影响,减小次生盐渍化的出现。

图10 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含盐量

3 结 语

(1)不同盐浓度微咸水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均有影响,总体上呈现出,小麦株高、叶面积随微咸水矿化度的增高而减小的趋势,其中4与5 g/L的微咸水灌溉下影响显著,小麦株高减少17.68%、23.84%,叶面积减小29.12%、36.31%。不同处理下冬小麦比叶重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主要由于3 g/L以下的微咸水可以使叶片厚度增加。

(2)微咸水矿化度的增高,使耗水强度呈现出变弱趋势,但在1与2 g/L盐水胁迫下,使得土壤渗透势提高,促进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并且在一定的盐胁迫下,使得干物质向小麦籽粒中转移,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而随着盐分进一步的升高,当灌溉4与5 g/L的微咸水后,小麦产量大幅度降低。

(3)在不同灌水矿化处理中,小麦生育期内连续灌溉使得土壤盐分不断累积,在配合夏玉米种植过程中,进行大水压盐,及灌溉处理后,土壤盐分积累明显降低,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避免盐分对土壤破坏,降低对作物伤害。

[1] 王慧军. 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要素与对策[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204-207.

[2] Ayers R S, Westcot D W. Water quality for agriculture[R]. 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1985.

[3] 肖振华, 万洪富, 郑莲芬. 灌溉水质对土壤化学特征和作物生长的影响[J]. 土壤学报, 1997,34(3):272-285.

[4] 郑国琦, 许 兴, 徐兆桢. 耐盐分胁迫的生物学机理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3(1):79-85.

[5] 曹彩云, 郑春莲, 李 伟, 等. 咸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 2010,14(9):52-55.

[6] 王建勋. 干旱区节水农业技术咸水灌溉的研究与应用[J]. 新疆环境保护, 1999,21(1):43-46.

[7] 王全九, 毕远杰, 吴忠东. 微咸水灌溉技术与土壤水盐调控方法[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42(5):559-564.

[8] 吴忠东, 王全九. 不同微咸水组合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23(11):71-76.

[9] 郭会荣, 靳孟贵, 高云福. 冬小麦田咸水灌溉与土壤盐分调控试验[J]. 地质科技情报, 2002,21(1):61-65.

猜你喜欢

咸水矿化度拔节期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2014年~2019年乌鲁木齐河上游水体矿化度的时空格局
民勤县绿洲地下水矿化度变化特征
UF/RO深度处理聚合物驱采油废水试验研究
聊城市地下咸水地质特征与综合开发利用分析
麦田欢歌
惊险!大胆蜗牛鳄口脱险
微咸水滴灌能提高红枣果实品质
特高矿化度Cr3+交联聚合物溶液渗流特性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