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藏文教学的特点
2017-03-21次片
次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96-01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使用的教和学的手段。教学方法用得是否科学,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关系大,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为了加快藏文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我对改革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藏文教师。下面就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工作,浅谈一下几点:
1.巧力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理念中一直都是教师占主导,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显得被动,对于课堂缺乏兴趣。想要提升小学藏文教学效率就需要师生间的角色要发生转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每一个学生过往的基础、学生习惯及个人能力上都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受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是平等的,师生间可以相互沟通,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发言的机会,也尊重他们提出的问题或挑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更积极的参与到藏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才能建立更为融洽和谐的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小学藏文教学而言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应当更多的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也应当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应当让学生更多的去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独立思考进而自己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个过程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意识,对培养小学生对于藏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很有帮助的。
2.巧用多元化教学形式
传统的小学藏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不到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学生学习不主动,也不愿意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禁锢。高效的小学藏文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这也是一个切实提升学生藏文学习能力的过程[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应的变换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可以更多的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学生间的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讨论过程中,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以完善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可以看出自己看问题时的遗漏与缺陷,这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多媒体走进藏文课堂,这首先很好的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以相关文章为背景的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开始时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影,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过程中也很好的培养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藏文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3.更新陈旧的教学思想,继承合理的教学方法
改革藏文教学方法,必须以继承传统有价值的教学方法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非都是陈腐的"过时货"、它既有积极的合理的成分。又有消极落后的因素,对此我们应该杨棄,改革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发展并完善合理积极的一面。例如,老一辈藏文教师常强调要避免"愚妇喂子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填鸭式"教学。又如,工珠、元旦嘉措说:"通过质颖的方法讲经,......可能使学生在掌握词名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这种教学思想就充分体现了启发式精神。他说:"老师在教学中要具备'三耐',即耐劳、耐问(指学生的提问)、耐辩(批学生对老师的辩论)"。这种观点与现代教学主体观是无抵触的。他还说:"了解学生天资和情趣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分别进行教学则效果甚佳"。这里强调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因材施教,与现代科学思想是相吻合的。又如,波多瓦强调的"学生识记的五个误区"是一种学潮指导,现在看来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4.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任何语言教学都是一种语言的实践活动,藏语文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应把死的教材激活为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多种感官、多种组织"动",只有"活"了才能"动","活"是前提,"动"是归宿,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从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 谐、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试题情境,利用学生原有经验与面临现象的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探究新知的活 动成为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自己解决在情境中遇到困难的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去自学课本,思考教师的指导性问题,寻找摆脱困境 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而言之,本人这里谈到的藏语文教学上改善或注重的问题,特 别针对小学 一到六年级的教学上,望广大藏语文教学者们不断开拓创新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以往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先前教育家们的教导,更不能违背优良的教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