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小学数学
2017-03-21徐洪舟
徐洪舟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积累知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引领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88-02
1.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想创新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这样他们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也会更感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种用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等做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让学生感受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休体积的应用》时,我拿出一个钢球,一个长方体塑料盒和一些水,要学生思考怎样求出这个钢球的体积。学生兴趣很高,但一时又说不出答案,有学生试探说:"能不能告诉我们球的体积公式?知道了公式,只要找到公式中未知的量,不就可以求出钢球的体积了吗?"听到这句话,我马上补充说:"如果不告诉你们球的体积公式,能求出这个钢球的体积吗?"学生一时被问住了,不知道球的体积公式,怎么求钢球的体积呢?过了一会儿,有学生提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求出球的体积,但是我们可以先求出水的体积。只要把玻璃容器里水面上升的体积求出来,球的体积不就求出了。"通过上述教学,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此类推,不单圆这个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2.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3.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4.数学教学中应贯彻的几个教学理念
4.1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单向转变为双向互动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是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現,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体现,成为主动学习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4.2 数学课程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动过程。关注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不能以自已主观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真实思维。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3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些学习方式体现出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获取知识理念。
这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