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中促思

2017-03-21王红静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幼儿思维

王红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67-01

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各种操作材料,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己动脑、动手摆弄,反复进行探索和学习,掌握数学有关知识、技能的活动。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幼儿的感知与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幼儿借助手的活动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和学习,获取经验,促进幼儿思维的内化和外化。

1.操作材料——开展数学教育,发展幼儿思维的媒介

数学操作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操作材料通過丰富"表象",增加幼儿感知经验,培养幼儿思维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为此,操作材料应具备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发挥其最大效应。

1.1 材料的多样性。数学操作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应力求多样性,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如:自然材料:石头、树叶、水、泥土……废旧材料:纸盒、易拉罐、果壳、塑料袋……成品材料:积木、数字卡片……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材料。

1.2 材料的丰富性。要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功能,就必须保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充分地动手操作,切实与材料"接触"和"交流"。

1.3 材料的层次性。幼儿对物体的操作水平直接反映幼儿的思维水平。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在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注意操作材料的难易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驾驭和使用材料,充分体现发现、探索、获取知识的操作过程。

1.4 材料的实用性。教师提供的材料要体现数学概念的一切特征,让幼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全面地认识操作材料,进而获得不同的操作结果,尽可能一物多用。这样,有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实现操作目标,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

1.5 材料的启发性。教师提供的材料,要操作性强,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容易发现操作目标,从而激发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和变通性。

2.操作过程——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学具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是动作的参与,更包含了思维的积极参与。

2.1 操作过程游戏化。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数学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为一体,操作性的数量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按照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通过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摆弄材料,变为有趣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以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厌烦,反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中玩,玩中学,发展幼儿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2 充足的操作时间。幼儿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来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支持其思维的尝试探索,进而发现和解决问题,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幼儿的思维发展、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幼儿能力强,动作快,有的幼儿能力差,动作慢,这些差异的存在,要求教师注意为幼儿留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进行积极的探索,增加大量的感性经验,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实现主动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此外,要给幼儿讨论、评价的机会,在操作过程中,同伴间的讨论、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提高探索的水平,这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3.操作结果——巩固数学知识,提升思维体验

操作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注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操作结果,实现操作目标。操作活动中,幼儿经历了"思考——操作——总结——再思考——再操作"的反复训练,促进了认知、思维、动作的协调发展。

对操作结果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慎重的对待。其中有操作技能的评价,组织幼儿交流示范,讨论各自的操作方法,在互帮互学中,幼儿开始了不自主地互相竞争、互相促进、互相支持、互相激励,进而自觉、主动地操作学习,养成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技能。

此外,还包括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培养积极、主动、自信的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提升幼儿思维的品质和水平,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获得零星的、粗浅的感性经验,并且逐步上升为理性知识,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帮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形成比较完整的、正确的数概念,提升了幼儿的思维体验。

4.操作导向——注重教师角色更换,活跃幼儿思维

知识和经验的获得是幼儿与教师有效互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操作活动中角色的不断更换,始终充当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激发和活跃幼儿思维,提高思维训练的品质和效率。

4.1 支持者。在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没有压力,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进行比较和判断,让幼儿在思考中,活跃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4.2 合作者。数学操作活动过程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教师与幼儿相互界定、碰撞和调整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操作,与幼儿共同探索和学习,让幼儿在平等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逻辑性。

4.3 引导者。在幼儿自主探索、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要注意观察、聆听、记录,尽量让幼儿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自己去发现事物中有趣的数量关系。适时适度的干预,以启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判断力。

4.4 指导者。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找出幼儿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保持良好的情绪,进而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操作前,简明扼要的指导语;操作中宏观的关注,个别的指导,发挥主导作用;操作后,激励性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可见,数学操作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气氛中,从最初的随意摆弄到有序操作,不断更新调整,获得数学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使知识进一步内化,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能力,有效实现了幼儿的思维训练。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幼儿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