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影画韵
2017-03-21
错觉是一种知觉经验,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只要知觉经验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解读发生偏差,错觉即应运而生。将陈大志的摄影看成是水墨的错觉,正是源于观者的知觉里储存着过去观看传统水墨的经验。
乍看陈大志的摄影,通常会产生错觉,误以为是水墨画。不仅构图、气韵、意境等神似国画,连线条,尤其是皴法、笔触等绘画上的表现方式,也在画面中得以体现。视错觉的诞生一方面是为了画面美学的营建,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将视线引向错觉背后的本真,引向表象之下的本质,以便更充分地展现他作品的趣味、价值取向以及创作机制。这些都是陈大志摄影最显著的特点,但不是他摄影的全部。
人对客观对象的认知过程较为复杂,包括一系列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生理和心理活动。感觉获取的仅仅是对象的单一信息,而且并不可靠,无法把握对象的真实存在。因此,依赖感觉往往会导致错觉的发生,但也不能否定感觉的必要性。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认知活动,如果没有感觉,就不可能产生知觉,况且错觉对于认知对象的本真是有帮助的。陈大志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掌握一套独特的技法,利用黑白胶片的特性,在照片上实现了中国画的一些皴擦、笔触、墨染等墨法和笔法; 使其摄影作品从画意到细节,在保留摄影艺术透视语言的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山水画的水墨艺术形式;使其摄影作品展现出浓浓的中国文化的哲学意境。同时,陈大志摄影作品又不拘泥于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其摄影语言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物象的客观内在生命力,自由地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思意想。
在陈大志近期的作品里时常会出现衰败风光,以及诡异的、陌生的、具有超现实意味的场景,使得陈大志的作品更加具有个性,画面也更显忧郁,大幅度摆脱了风光旖旎的表层,进入寻找事物本质的深层,同时将他自己也带到了不可预知的地带,从探索自然对象进入到探索自身存在的意识领域。他秉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尊重自然自身的规律,更加看重在拍摄现场与自然对象的交流,注重对自然瞬间的等待和捕捉,在此过程中形成主体与客体的合一。
FOTO:通过《从错觉到知觉》这组作品您想要向观者传递怎样的信息?
陈:从道理上讲,很多事情都是从单一的偶然的因素的发生,导致整个过程的改变。我们认识自然也是如此,只有在跟自己相关的切肤感觉之下,我们才开始认识、更加尊重自然的大道,从而与之保持和谐。所以主题上表达的是从技法和摄影内容上,我如何经历了从错觉中认识到主观表达的一个过程。从我个人摄影经历上说,这是个总结。也希望通过我作品的展示,把观者视觉上的错觉和冲击,引导到大家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上。
FOTO:关于拍摄地点和拍摄对象您是如何挑选的?
陈:以前总是很勤奋地到处跑,想网尽大美山水,脑子里想的是拍照地点。现在更多地是随缘,脑子里想的是我想拍的内容在哪里能找到。
FOTO:您最开始使用的是数码相机,为什么后来选择了胶片?
陈:我觉得胶片更加严谨,需要更从容地把握节奏,这也与我的想法很合拍。等到真正拍胶片之后,发现自己非常着迷胶片的质感。而我现在专注的“反向区域曝光法”,则只能用黑白的胶片了。
FOTO:目前您在使用什么胶片和器材?
陈:目前主要使用120的胶卷和器材进行拍摄创作,比如禄来、哈苏和阿尔帕这些品牌的120胶片相机都是我的选择。
FOTO:在暗房工艺上有什么特殊技法与大家分享?
陈:主要是要有严谨的态度。每一步都要准确充分,不能为了省事而忽略一些制作细节。譬如药液的温度和浸泡的时间。我一般比较偏好在冲洗胶片的过程中加大一些反差。
FOTO:为了取景拍摄您都走过哪些地方?
陈:这个就不好说了,我以为自己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但有时一看,好多地方没去过。中国山水的多样性和地域广大,世界上独一无二。
FOTO:为什么您对中国水墨画非常着迷?
陈:中国的饮食文化、医药文化、绘画文化等等,贯穿其中的核心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们作为中国文化环境里成长的人来说,对于中国水墨画着迷再自然不过了。但摄影是西方的东西,怎么能把中国水墨画所承载的形式和内涵在摄影作品中以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从而使中国水墨画在当代更有生命力,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让人着迷和值得研究的。
FOTO:现阶段您对摄影认识是怎样的?
陈:我始终认为自己是摄影爱好者,我把摄影当作兴趣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仅此而已。
FOTO:接下来您会尝试一些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拍摄吗?
陈:我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只不过没拿出来展示。我认为更多的是对不同题材的尝试,譬如人文方面。
FOTO:对于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陈:当然非常激动,大家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希望得到承认和肯定的。在这几年里,我多次举办和参加展览,除了展示我的“反向区域曝光法”外,更多地是想通过作品让人们认识中国文化的魅力。特别到国外举办展览,这个意愿特别强烈。现在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我想就是鼓励我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行吧。
FOTO:最近您有没有新的拍摄计划?
陈:一直在拍摄,有些计划需要长时间积累。因为拍片需要“触景生情”,需要到现场与客观对象“沟通”和“合一”。我重视拍摄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瞬时性。
FOTO:您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什么有趣的事?
陈:最有趣的是有时你在前面拍,后面有“专业”人士小声对其粉丝说:“可惜了设备,瞎拍!”。这种情况我至少碰到两次。人们很容易把自己套在框框里,拘泥于套路中。
陈大志
现为职业摄影艺术家,中国摄影家协會会员、北京摄影艺术协会会员。
作品曾在《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数码摄影》、《摄影世界》、《中国摄影家》等专业报刊发表。
2016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北京;
2016年,首届伊春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周,黑龙江省伊春市;
2016年,日本京都国际摄影节,日本京都;
2015年,观看·书写:陈大志水墨摄影新作品鉴会,贤空间,北京;
2015年,第二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摄影展览馆,北京;
2015年,《墨影画韵》摄影集获得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大奖,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2014年,墨影画韵——陈大志摄影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4年,《墨影画韵》个人画册在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获得优秀画册大奖,山西省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