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与预防策略研究

2017-03-21郭代禄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预防体育教学

郭代禄

摘要:新课程理念中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出"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在各个水平阶段都明确了安全第一的要求。但在小学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身体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带来痛苦,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给家庭、学校带来了巨大危害,给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小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意外发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我们要多方面注意并及时地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要及时正确的处理。

关键词:体育教学;预防;体育伤害事故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28-01

在中小学校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体育运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与体育运动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分不开的。同时由于中小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根据人体成长过程中各年龄阶段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各器官系统发育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时而快时而慢,呈波浪式地增长,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变化又有连续性递增的渐进过程,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不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地安排联系内容,就可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如何预防和处理中小学校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并妥善处理好,防患于未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麻痹大意。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没有对学生的学情充分了解——健康情况作全面调查。有的学生患有心脏病、肝炎、以及以前骨折过、先天性运动障碍、多动症等等,如果让这些同学和其他同学做同样内容和同样负荷的练习,一旦超过其所承受能力,就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1.2 学生服装检查的不充分。在很多的普通家庭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上体育课穿运动服装的,上体育课时会穿宽松肥大的便服或瘦的不能蹲下的裤子等等都可能造成在运动过程中的摔倒跌伤、踝关节扭伤等。特别是很多学生喜欢穿着紧身的牛仔裤,如在跨越障碍的项目中极易发生伤害事故。有的手腕带首饰或手表、耳环,长长的指甲,口袋里的尖锐、硬的物品等等都很有可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1.3 体育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顾及学生的作业负担、伙食营养、作息制度和恢复措施等,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现在家长特别注意统考文化成绩,学生在种种压力之下有的学生苦战,忽视身体锻炼而造成体力不足。如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过大,体力和营养不支,再加上中小学生循环呼吸功能尚不完善,吸氧能力较成人差,负氧债能力也大大低于成年人。当运动负荷超过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反复积累则发生局部劳损。

在很多的中小学由于学校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的限制,田径场一般为泥土地面煤渣跑道,场地不平,有砖头石块;跑道或助跑道过硬、过滑;跳远起跳板不平,沙坑太硬;跳高海绵垫厚度不够或垫子不够大。体育教师在对场地器材布置不周密细致,这就让学生发生意外损伤的几率大大提高。

1.4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不恰当。对准备活动的思想认识不足。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有的教师在准备活动时让学生绕操场两圈,之后教师不再理睬,而学生为了早完成老师的"差事"在静与齐就拼命的跑,或者说是部分学生的自我展示,致使身体素质差一点的学生和女生在准备活动中开始疲劳,在之后的学练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1.5 学生对运动伤害事故认识不足,抱有侥幸心理。许多学生对运动伤害事故认识不足,有时认为运动伤害事故不过是破点皮,流点血,问题不大,所以对体育老师的提醒不重视,没有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在刚开学上课时一男生脚不小心扎了一个锈蚀的铁钉,我让他去邻近的医院包扎并打预防针,但他笑说没事。他可能表现自我刚强勇敢的一面,我向他讲清利害关系,并强制执行带他去。所以一点微小的伤害都要引起师生的注意。

1.6 其他原因。气侯条件不良导致的学生伤害。如高温潮湿容易造成疲劳、中暑及发生抽筋虚脱,低温潮湿容易引起感冒、冻伤或肌肉韧带拉伤。

2.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对策

2.1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是预防伤害事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伤害事故的产生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个问题,安全无小事,对于学校,尤其是体育课来讲,更是如此。学校应当注意校内的体育设施是否完善,有无安全隐患,并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应当及时排除。因此学校在平时就因为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画廊等宣传工具以及在有关会议上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生动、具体的事例,进行运动安全思想教育。不仅体育教师自身思想上要重视安全问题,还必须使得全校学生和老师都重视这个问题,使人人都懂得:只有思想上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才可以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2.2 加強运动卫生保健教育常识做到自我爱惜。体育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授有关运动卫生常识,课堂发现不健康的问题及时纠正。如: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快跑后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来;参加体育锻炼时怎样进行自我监督;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发现了这类情况就及时给与纠正。尤其是在分组训练时,教师不宜给自己未亲自辅导的小组安排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如投掷铅球等。此外,体育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常用的自我保护方法,比如摔倒时应立即曲肘,低头,团身,让肩背着地,顺势滚翻,而且不能直臂撑地。跳远和跨越式跳高落地时,应注意屈膝缓冲,以减小着地时地面对身体的反作用力。

2.3 精心备课,重视课前的准备活动。备课是体育教师在上课前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排除。备课时,不仅仅是写好教案,而且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要揣摩教材的技术要领、动作结构、重点与难点、保护与帮助,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如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纪律习惯、运动能力等等。此外课前做好准备活动,对预防运动伤害事故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求同学在体育课上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既要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还要根据具体的练习项目特点,做好专项性准备活动,提高身体肌肉内的温度,使人体的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都能适应所练习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灵敏的技巧、娴熟的技能,并采用科学的教法,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动作要领,明确技术规范,进行准确操练。对于体育课的着装,教师必须有严格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目的,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不得穿皮鞋、凉鞋等;不得携带钥匙、小刀等利器。

3.总结

体育课是学生身体参与运动的过程,在体育锻炼中的确存在不安全因素,有其潜在的危险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运动性损伤,这类事故的出现也属正常,但我们要尽力避免意外发生。体育教师只要注意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中的要点。做好集体备课,课前精心准备,课堂组织严密,以正确科学的方法施教,对场地器材加强养护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安全第一精神的思想深入课堂就能有效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在伤害事故发生后多多关心问候伤者。在这同时体育教师也应掌握一定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一旦出现伤害事故要妥善处理,及时送往医疗机构救治,体育教师毕竟没有行医资质,避免意外伤害处理不当而引发的纠纷。

猜你喜欢

预防体育教学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