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激发

2017-03-21吴秀华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视图条件探究

吴秀华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07-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立兴趣是学生主动进入创新学习状态的前提,而创新思维则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使学习更有成效。如何将二者巧妙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是至关重要的,现根据教学体会,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思维的变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老师要做多方面的工作:第一,注意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第二,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概括起来讲,即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有提问的胆量、养成提问的习惯。当学生突然接受自己根本不晓得的新奇信息或与大脑中稳定的前概念相矛盾的信息时,就会出现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问题就产生了。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契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1.1 “捕捉新奇”出问题。物理学领域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纳米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学生首次接触到这些名词时,可能会问:"什么是纳米?""信息高速究竟有多快?"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不仅能激发兴趣,还有助于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知识的能力。

1.2 “发现矛盾”出问题。物理学中有许多新知识初看起来与原有知识矛盾,学生就因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学习望远镜时,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物体距离物距很远所成的像应该是缩小的,可为什么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却感到物体被放大了?这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借助对这类问题的讨论,学生不仅有了探究的欲望,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实践知识。

1.3 “追根溯源”出问题。物理学中好多知识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追根溯源,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学习《浮力》时,先引导学生把易拉罐底朝下往水里按,体会用力大小的同时,观察水位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发现,越往下按越用力,并且排开水的体积越大。进而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越往下越用力?难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体积有关吗?这就进一步引起了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

2.综合各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想像

2.1 运用"条件不变多解法",启迪学生的心智功能所谓"条件不变多解法",是指在不改变已知条件的情况下,提出与已知条件相关的许多问题,让学生按照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想像,从而得到多样结论和思维方法。由此起到检验学生的视图分析能力,并使他们获得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2.2 采用“变式练习法”,培养学生想像的灵活性。“变式练习法”,是指当已知条件改变的时候,能导出其他的新结论。也就是说,结论随着已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在讲解形体切割时,为了使学生清楚理解投影关系,事先准备了若干尺寸相等的泡沫塑料的长方体,发给学生,让学生首先画出长方体的三视图,然后让他按规定的尺寸进行切割。由于实物每切割一次,空间形体就发生变化,其表达该形体的各个视图也必须发生相应变化。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每次切割后变化了的已知条件,运用线面分析法把空间形体与视图结合起来,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认真绘制出各种视图上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面。 采用"变式练习法",不但可以诱导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正确的空间思维方法,准确理解空间物体与视图之间的内在嫡系,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还可避免学生对图示学习产生枯燥情绪。

3.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直觉思维在创造的关键阶段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从经验材料到提出新思想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灵感和直觉。在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甚为重要。要使他们敢于怀疑,敢于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中有所发现。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因为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适当的分析,也容易触发对一般结果的猜测,对深层次关系的预感,这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素质。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中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高思维创新水平。

4.以开放题为载体,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用开放题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开放内容。老师所提问题与课本知识有关联,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够,需要学生借助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后,紧接着问:凸面镜和凹面镜成的像会有什么特点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类比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方法探究一下。

4.2 开放方法。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比如要研究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实验器材来优化组合设计。

4.3 开放思维。即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时思维途径的多样化。比如测物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也可以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G,再用m=G/g算出质量;还可以用量筒和水测出体积V,查出密度ρ,再根据m=ρV算出质量。

4.4 开放结果。即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追求的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即要求学生不断地去寻求在给定的条件下存在多种可能的答案。如凸透镜成放大的像的條件,可以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也可以是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以上三大策略在教学中并非相互独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相应的策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视图条件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排除多余的条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选择合适的条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视图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