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 加强素质培养
2017-03-21徐丽丽
徐丽丽
摘要:加强科学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素质培养;实验设计;问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05-02
素质是对一个人整体发展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功底、良好的道德修养,还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是培养学生这些素质的沃土田园,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1.优化实验设计,培养发现、分析、解決问题的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中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是由实验得出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除重视课堂教学外,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或验证某一个结论。因为实验设计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在"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实验中,教材中选择菠菜做实验材料,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发现菠菜中很难观察到叶绿体,所以我就引导他们如何进行选材,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才能更清晰的观察到细胞中的叶绿体。再如针对"酶具有催化作用"这个设计主题,由于题目没有说明使用何种"酶"进行设计实验,学生分别采用熟悉的酶,如植物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过氧化氢酶(用猪肝研磨液)等来设计实验,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而得出相同的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又如复习"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通过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的细致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想;通过比较对照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运用实验设计科学性原则——设立对照组;通过实验内容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准确性原则——设立多因子变量。
2.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位科学家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所以,教学中有意地通过创设情景、疑问、故事和矛盾等去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1 以生活原型为基点,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时,将问题创设在大家所熟悉的"大米"和"花生仁"这样的实物情境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播种大米,并给大米提供萌发所需要的适宜的外界条件,大米能萌发成幼苗吗?为什么?"请设想一下: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残损的花生仁能萌发吗?为什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设想吗?又如,在学习蛋白质代谢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空腹喝牛奶好吗?为什么?这些都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提出这些问题以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2.2 用热点关注创设问题情境。当前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更是一马当先。在生物学领域有许多学生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器官移植、生物导弹、"SARS"等。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3 用故事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悬念与认知是协调的,它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着学生去分析、讨论与思索。如在讲到《内环境与稳态》的时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埃德加·爱·伦坡被诱骗到一个阴暗潮湿的地牢里,身旁是一个随时回掉下去的无底深渊,头顶上有一个剃须刀状的钟摆在来回摇摆着,每摆一次,钟摆就会逐步降低,并越来越接近头部。当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然是我的血液从心脏里迸发出来……我的脚和体内的每一根纤维立刻痉挛的颤抖,汗水从每一个毛孔中迸出,浑身冰冷,额头上布满了黄豆大的冷汗,呆呆的站着。"听到这,每个同学都兴致很高,迫切地想知道结果如何。我随时就提出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当我们惊慌的时候,我们体内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挫折与压力呢?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讨论也很激烈,整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改进实验安排体系,培养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材内容,重新设计、安排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给学生的思维以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实验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去探索。
如"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高中生物教学中安排为理论课学完后的验证性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实验成功率一般很高,原理似乎也很简单,很少有人会进一步对其原理进行深思。如能改为新课学习"矿质代谢"一节中引导学生边实验观察现象,边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原理,学生的收获就要大得多。如果我们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浸入氯化钙溶液中的根为什么仍呈淡蓝色?是否是因为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已经进入根细胞内部?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如果实验对照组的蒸馏水变蓝了,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这样做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如高二《生物》"关于有机物鉴定"的实验中,学生预习时发现鉴定糖还原性用的材料是成熟梨,此时学生自问:(1)为什么要用梨?(2)除了梨外,其余材料能否代替?由此就会用诸如梨一样成熟水果代替,得出苹果、香蕉等与班氏试剂加热后均能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更明确植物中均含有还原性糖,也是生物体内主要的有机物之一。
4.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培养勤思考、爱动手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生物无处不在。只要多加留心,善于思考,就可以用我们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许多生活现象,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如糖拌西红柿为什么会出汤?怎样移栽花木容易成活?鸡为什么要吃沙石?椰子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应用、解释问题时就会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思考、爱动手的良好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方法很多,只有我们不断探索,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