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

2017-03-21汤华林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感应电流创新能力物理

汤华林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0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上。教育改革的发展,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入手。

1.营造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

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其所拥有的知识量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已经具备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把握教育的关键条件和最佳时机,在于教师努力地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长期以来,我们的物理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重教不重学,重学不重悟。尽管我们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得响亮,但碰到具体问题,学生还是由教师来"主宰"。例如学生学习压强的概念,许多教师在引入时,通过实验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后,总结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学生的思维活动紧随教师思维活动之后,完全没有发挥创新的空间。如果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发散思维去考、讨论,学生可能还会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物体重力、被压物体硬度有关等,甚至还会问为什么压强的概念不涉及被压物体呢?等等。这样虽然与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所偏离,但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为学生深入探究物理知识,理解知识内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营造学生心理自由,思维开放,勇于探索的精神环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3.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学生兴趣。

4.转变教师角色、行为,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

过去的基础教育课程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教学教到最后我们教师的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水平差别不大了。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真正体验新课程的魅力,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促使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5.培养学生多方面思维,促进智力活动多样化

在物理教学中,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实施活动教学法,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智力活动多样化:视、听、谈、思、议、练。使教学进程能够顺应学生学习的心理流程,切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之实现耳、眼、口、手、脑协调的习惯,这都有赖于教师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反馈、调控等"立体式"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冀,都有取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磁生电》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可先讨论探究思路,再让学生动手摸索,老师做适当点拨指导,然后让学生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然后教师再接着点拨:如果导体不动,而磁场运动,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在学生议论猜测的基础上,再通过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要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教师再次设疑:感应电流的方向受什么因素影响呢?让学生再次去实践探究,开阔思维,放手去做。这样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思考、议论、演练、推理、验证等活动,既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養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习惯,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因素。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感应电流创新能力物理
楞次定律推论的巧妙应用
只因是物理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23和24太阳活动周高纬地磁感应电流分布特性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异频法线路参数测试中工频感应电流的影响分析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