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7-03-21熊书卉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快乐成长数学教学

熊书卉

摘要:本文主要讲的如何培养小学生小学数学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数学特点,新的课程标准这些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方法;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79-01

古语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何况少年儿童都是"兴趣至上"的。如何让每个学生"心动"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首先就是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心理学上讲,让孩子们感到新奇的东西,就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培养数学兴趣比教会学生解题能力更加重要。

1.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1.1 小学生的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目的是:大多数为了高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这表明小学生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目的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年级越低,学习目的越具体,学习目的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受兴趣的左右。

1.2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就是老师的言谈举止都与小学生是否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

1.3 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过渡时期;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2.培养兴趣的方法

2.1 亲自动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看、摸、折、剪、摆、画等实际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让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把外界的活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直观的操作到形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2 营造趣味性课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中,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就可以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与活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学生认识"5"的时候,可以数一数自己和同桌的手指,还可以用鲜艳的毛线摆一摆"5"。找一找现实生活中和这个数字有关的内容,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教学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综合学科,光依靠传统教学意義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是很难在小学生心底引起共鸣,是难以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只有数学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实现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和谐发展。

2.3 积极表扬和鼓励。俗话说得好"好娃娃是夸出来的",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后进生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才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做才让他们乐于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小学基础教育网。

[2] 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

[3]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大纲。

猜你喜欢

快乐成长数学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