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探析
2017-03-21白小花
白小花
摘要:自从计算机进入到高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几年来,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在不断改革的事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本学科的有关个性和共性。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61-01
1.教师运用多种类比迁移,灵活运用知识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应该通过类比迁移教学方法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讲到Word时,我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了相似性,为以后知识的迁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使用这种方法时,选择的类比对象要恰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课堂教学应充分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先设计安排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例如我利用延安是革命圣地这个可以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搜索延安图片并进行复制、粘贴等,开展自主学习。所以,知识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要让学生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若能对信息技术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
3.教学形式新颖多样
3.1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传统的课程教育是在教室中用"粉笔"+"黑板"这一固定模式,便可达到教学目标,然而,信息技术教育传授者却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在机房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对受教育者进行演示、讲解。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真知,而且还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3.2 测试性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一些较容易的知识点做成课件形式,课件做成流线型,学生上机时通过自学进行自我测试,只有前一大项的问题全部答对才能进行下一部分,把整个任务全做完了可以进行教师事先链接好的一些趣味游戏。
3.3 实例教学,在模仿中创新。在应用软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法,展示一些优秀作品(网上下载或学生制作),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作品,最后安排学生实践,再从学生作品中选一些优秀、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
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使信息技术课真正成为亲切易学的實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4.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需要视情况而定,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应该因材施教。
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操作性内容兴趣很大,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努力改变目前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
再比如,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导致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班上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现在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然而也有个别的学生在进学校学生机房之后才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电脑!这两种层次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里,可想而知是会给教学带来些什么样的困难。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基础最好的学生做组长,负责带动和组织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基础差的学生在基础教好的学生的带领下,也成了整个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上机实习时对各小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请A小组学生做C小组学生的小老师,做到人人有长进,个个有提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