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新课改
2017-03-21刘海庆
刘海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60-01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要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的灵魂就是数学的思想,只有弄明白了数学思想学生们才能够理解数学的意义及作用。而方法也会随着数学思想的成熟自然而然地熟练。了解并且掌握了数学思想也就避免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那么该如何才能牢固的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呢?
2.1 初入中学,应该以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从旁指点为主。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游戏活跃学生思维,在学生思维活跃之时及时地将常用的数学思想及方法灌输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又可以娱乐,一举两得,可谓是"寓教于乐"了。
2.2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所要教授的内容给学生们讲一讲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形成、发展与发现。让学生们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来龙去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其的学习与掌握。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来历不仅可以增加数学方面的认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学习数学领域的一些名人故事,相当于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从而促使他们更加认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
2.3 教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范例进行巩固学生所学习的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有些教师不太注重有针对性的训练,动辄就是一大堆习题,毫无重点,要不就是放任学生自学,以至于许多学生对于如何学习数学毫无办法。这两种态度都是极度不负责任的。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通过观察找出些与所学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相符的练习进行巩固。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传统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而新教材的内容大大贴近生活实际,删掉了一些生僻、偏难、远离生活的内容。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改进教材内容,使之更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实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材的内容应当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出发点。新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生活味很浓,如:银行利息问题、商品利润、利润率问题、电费水费问题、煤气费用问题、节能环保问题、统计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出租车计费问题、化肥中营养元素的含量问题等。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地把这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师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入手,以教材内容为指导,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发校本教材内容,创造性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要我学"才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因此教材内容的改进不仅是专家的任务,而且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4.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
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
5.改变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6.改革学生作业的形式
新课改需要新教法、新教材,同样需要新作业。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束缚,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往往量大、偏难、乏味、具有强制性、趣味性不强,学生往往持应付态度,对题目不求甚解,感觉数学枯燥乏味、难学、没意思,产生厌学心理。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灵活性、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能帮助学生深化教学内容,拓展思维空间,延伸和拓展课堂上已获得的能力和知识。什么样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所谓"资料库"就是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将当天教师在课上所讲的精彩片段,如精彩的板书、某些题的独到解法和多种解法等,要求学生每天从课内外找一些自己认为很有意思的题目积累到自己的资料库中。教师每天检查批阅,将做得好的资料库在全班传阅。教师可以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从课外找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习题充实学生的资料库,以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样长期坚持,能大大激发学生充实"资料库"的兴趣。时间一长,"资料库"成了同学们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查阅资料的重要工具。同学们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总之,新课改呼唤有新意的作业,学生对自己乐意做的事一定能做好,反之强迫学生做枯燥乏味的作业只能使学生厌烦。
总之,要让学生爱好数学,乐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以上几个方面下工夫,从而教好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