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分析
2017-03-21王燕华
王燕华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是代数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主要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数学计算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学习,它对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计算也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是针对小学数学中段计算的教学进行分析,为达到提升学生中段计算能力提高的目的,本文从这个层次出发,提出几点具体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46-01
在生活和实践当中,我们都需要用到一些基本的计算,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1]。依据教学经验,在小学低年级阶学生们都基本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例如加、减、乘、除。但是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计算就相对会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了分数的计算、小数的计算、三位数的计算等等。在这些计算当中,数的范围扩大,计算的过程也增多,从而使得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也会增多。为此,在中段计算中,教师要充分依据自己本班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和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升学生数学中段计算的能力。
1.小学数学的中段计算阶段概况分析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内容当中,中段数学计算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一般而言,中段数学教学指的是三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开始认识一些大数、分数、小数等,而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并且计算过程也相对在一二年级的计算过程要复杂一些[2]。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始终都要保持一个认真的态度,否则对往后更深入的计算会有不利影响。
而中段数学计算学习的阶段,也是学生9-11 岁时期,学生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学生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在延长,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感觉也都在提高加深,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够胜任更加艰巨的学习任务。依据以上两点分析,教师在数学中段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际,注重提升和培养学生中段计算的能力。
2.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的策略
站在教师和成年人的角度看,小学数学中段计算的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对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才刚刚接触新的数学计算内容。因此是存在一些难度和问题的,为此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中段计算技巧和方法,提高中段计算能力[3]。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有以下几点策略:
2.1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计算学习。在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某一新的计算内容进行探究,先加强学生对这一计算内容的感触,而后再为学生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引导学生探究式的计算拍内容学习,本文有以下实例:
案例一:以三年级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为主,探究式教学过程如下:
师: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口算两道简单的计算题,你们先算一下大难是多少。(教师在黑板上写上32x3和32x30)
生:32x3=96,32x30=960
师:好,那我把他们放在一起,就是想看一看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
生1:老师,我知道,960是96的10倍。
师:好,那你们继续算一下这几道题目:
(1)34×2=68 34×20=680
(2)41×5=205 41×50=2050
(3)15×2=30 15×10=300
在算完后,学生纠正了最后一道题15×10=150。许多学生也都醒悟过来。
师:好,那我问你们15×2和15×10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做思考状态)
生:没有关系。
师:刚才我们说15×2和15×10没有题目(1)和(2)的关系,那和15×12有关系吗?你们仔细看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声谈论当中)
师:好的,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图书馆中有一个小型书架,书架有11层,每层可以放12本书,那放120本书可以放进去吗?
生:可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用估算的方法,把11层大约看做10层,那12x10就是120,而且书架还多了一层,所以放120本书可以放的下。
师:你们真的很聪明。好,我們现在看一下今天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如果我们以上的算式变复杂一点,应该怎么算呢?现在我们看到书本,我先给你们做个示范,我先算一下12x10是怎么来的。
教师一边列竖式,一边和学生讲解如何列竖式。
师:好,我刚刚做了一个示范,你们现在把我们刚刚算的题目,以列竖式的方法写下来。题目:34×20、32x30、41×50。(学生在下面开始列竖式,教师也请了三个同学在黑板上列竖式,教师巡视学生)
算完后,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竖式计算予以讲评,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技巧和方法。
以上中段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教师主要用提问和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4],并且教师以主要以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先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技巧,从而可以为学生后续的稍微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做好基础和铺垫。
2.2 在课堂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提升学生中段计算的能力,教师除了要将计算内容的精华部分充分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能力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具体而言,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始终准备好草稿纸,让学生形成打草稿的习惯,尤其是针对计算相对较复杂的计算题,例如两位数与两位数的计算、小数的计算等等,在计算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生能够计算准确,其次再强调速度;(2)在三四年级阶段,让学生在上数学课之前背几分钟九九乘法表,让学生充分熟悉乘法口诀。而这两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时刻提醒学生,有必要的话,可以对学生逐渐形成这两种习惯给予表扬和奖励。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段数学计算教学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是三四年级的教学内容,而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向小学数学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计算内容以及计算过程中的难度有所提升,为此教师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中段计算的方法与技巧。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上两个策略,即探究式教学以及培养学生计算良好的习惯,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运算,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自身中段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丽斯.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设计[J].教育信息技术,2015,12:24-27.
[2] 阎勤.对小学数学低、中段计算教学的认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134-135.
[3] 田立.提高小学中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上),2016,03:109.
[4] 黄开锦.如何提高小学中段数学计算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 2)[C].:,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