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及其对策
2017-03-21张华先
张华先
摘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它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真实反映。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我们老师的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的这种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使学生尽可能地减少错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分析;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32-01
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最终还是错了。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学生的错题,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如果我们能重视错题,透过错题发现知识的盲点,在错题上面做些文章,它就成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就能架起思维的通道,成为启迪智慧的关节点。下面是我在教学中,针对错题情况,依循"展示错误——分析原因——出谋划策"的思路而得,也是我自己的一些个性化思考,在此和大家一起共勉,探讨。
1.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学生审题不当
1.1.1 读题不细心,不会抓住关键词。如"做一个高6分米、底面半径1.8分米的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大约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题中的"无盖"是个关键词,在实际生活中的水桶有些是有盖的,忽视了无盖,造成错误。还有些学生读题时没有注意问题后面括号里附加的要求,得数没有保留整十数。
1.1.2 忽略题目中的隐蔽信息。像"做一个长8分米、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无盖长方体铁皮通风桶,大约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解题时,部分学生忽视通风桶只有4个面的生活实际,错误地加上了底面。
1.1.3 不会找知识间的联系。如"把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削成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题目中"长方体和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削才最大?"只有理清这种关系,这道题才会迎刃而解。
1.2 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正确的定势可以加快解题速度,解題者依靠正确的定势能用简捷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例如:12+14+18,引导学生观察、教会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学生会很容易做出:12+14+18+116+132+164这样的题目。消极的思维定势影响产生的错误有很多,如在混合运算部分,我们老师通常会让学生做下面的练习:7×5÷7×5、125-125÷5结果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7×5÷7×5=1 、125-125÷5=0,这就是由于受到简便计算的简便定势影响,不知不觉地把感觉好像简便的放在一起运算,从而导致出错。部分低年级老师为了提高加、减法应用题的列式正确率,告诉学生看到"一共"就用"+",看到"少"就用"-",到了高年级这样教的学生能不出问题吗?
1.3 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玩心重,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又缺乏足够的耐心,碰到难题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做事容易急躁,怕面对老师。比如:上课时部分学生眼睛看着黑板,让他回答问题时,能吓一跳, "走神"了;明明会的题目,在下面说得好好的,站起来回答就是想不起来或不知道说什么;平时学习不错、作业正确率很高,一到考试就紧张,想考好却怎么也考不好。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也是造成错误的一大原因。
1.4 教师教法的缺失,造成学生知识点掌握不透。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概念、数量关系……有很多,这些知识渗透在每个章节,分散在每一天的数学学习中。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一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我们的数学老师如果不能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只是一味的空洞说教,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注意努力认真听讲,对知识的掌握也只能是一知半解。
比如"圆的认识"这节课,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如何理解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及其之间的关系是这节课的关键。如果只是一味的说教,不结合实际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只是反复地读、背概念,硬生生地将知识塞给学生,学生这样对"圆的认识"又能认识多少呢?
2.减少、纠正错题的对策
2.1 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要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讲话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听懂别人讲话意思的重要前提,是学好知识的重要环节。上课时学生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或老师的讲授,是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1 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的"情境串",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课前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将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 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教师不要带着情绪进课堂,不能让学生受到自己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学生成为老师不良情绪发泄的对象。
2.1.3 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预习,主动地将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带进课堂,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期待新课的开始,学生的听讲才会聚精会神。
2.1.4 教师要适度"让"出讲台。课堂不能成为教师个人的舞台,要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课"。当同伴的见解合理、精彩时,要毫不吝啬地给予掌声,这既是对发言同学的一种尊重、鼓励,也会使发言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2.2 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思考。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解题能力的训练,更要注重解题策略多样性的培养。如:"光明小学的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由于题目中没有告诉长方形的长和宽,许多学生感到无法下手。对于这种题目,要注重训练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在图上标出相应的数量,理清数量间的关系后再列式计算。
数学不是纯粹"做题目",除了画图(属于数形结合)的策略,我们还可以利用列表、模型策略、转化策略、归纳策略、演绎策略、类比策略、、差异分析等策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能准确、清晰、完整地表述算理,久而久之,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2.3 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错误。学生错题经常反复出现,错了一次又一次,那是学生没有找到自己错误的根源,往往归咎于"粗心"。我们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待学生的解题错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2.3.1 让学生回忆、检查解题过程,具体分析是哪方面的原因:概念不清、计算错误、审题不细、知识储备欠缺等,并把错误的原因写出来,平时加以改进。
2.3.2 准备错题本。把错题集中在错题本上,让学生经常观察,从中发现自己在哪方面的能力差。可以从中反复练习,减少错误。
2.3.3 教师在学生准备错题本的基础上,收集整理错题集。同时,要有效利用记忆的遗忘曲线规律,科学地、有意识安排一些学生常错的内容,通过几次练习达到巩固一个或几个知识难点的目的。
2.3.4 合理利用"错题"化弊为利。我们可以经常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将错改错"的练习,利用身边的典型错误,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思考、修改。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