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运作策略
2017-03-21马占录
马占录
摘要:教師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优劣,对课堂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数学教学不但要强调概念讲评、逻辑推理、科学计算,而且还要注重对知识的合理优化和深化,让知识掌握变得更加自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19-01
1.概念形成过程的有效教学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数学现象和过程的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是以精辟的思维形式表现大量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概念教学中,必须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通过操作和思考逐步揭示概念提出的背景,将浓缩了的知识充分稀释,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能力。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各种策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2.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精选试题,认真思考其所用的知识,让学生感受这些知识的形成,毕竟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从课本上面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知识,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呢?
2.1 是教学设计基本功。包括对教材理解和处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起点的把握,以及课堂上问题的提出、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教学设计主要解决的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2.2 是教学技能基本功。包括教师的板书板画、教具使用、语言表达、作业设计与批改、教学资源的选择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试题命制与试卷分析等,它需要教师不断训练而成。
2.3 是教学实施基本功。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场所,这项基本功是教师必须具备。它包括情境创设、环境营造、兴趣激发、学习指导、活动组织、教学调控等。
2.4 是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正确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一但具备了这项基本功,他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吸引学生,课堂上会经常出现精彩。关键是要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的学习内容学情分析,因时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课堂导入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
2.5 是教学语言基本功。标准的普通话是教师最普通的基本功。而精炼、准确、幽默的教学语言往往会使学生有一种艺术享受的感觉。首先,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运用教学语言的水平和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教学思路要清晰。切忌重复唠叨,含糊不清的讲解,这关系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关系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6 是教学研究基本功。主要是指教师教学反思、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策划组织教研活动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此外,仅仅动手研究材料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用脑思考,科学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合作小组内的主题讨论;全班式的问答和对话,向全班同学总结探究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发现;事先发给学生实验报告单,帮助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通过深入思考来讨论结果。准备好反馈表,引出学生个人对特定问题的看法,以做评价之用等。当然,课堂有效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
3.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
3.1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3.2 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2.1 延伸。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就只有在课前或课后联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学好学科的知识,以便为将来探求本学科领域中的奥秘打好基础,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其方法:一是利用课堂小结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二是利用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兴趣。
3.2.2 设疑。即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常常是下节课要探讨的,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从而激起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急于知晓的心理。我们知道,说评书的人常讲到关键处,精彩处,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留下一个悬念让你急于知道下一步结果是什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计类似教学悬念。如:学完年、月、日,可出这样一道题"小明6岁了,可他才过两次生日,问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一般说,他应过六次生日才对,可为什么才过两次呢?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回忆今天所学新知,寻找答案。此种课堂小结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索。
3.2.3 伏笔。即在讲授某一知识时,有意留下一个"尾巴",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以引起他们探讨"未尽"的好奇心,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种小结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节课要学的内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除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授课外,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防止学生对同种教学方式、方法产生疲劳、麻痹,如采用图示教学法,课件教学法等等,以灵活多变吸引学生,达到教学目的。
总结: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尚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谈[J].江西教育,2009(18)
[2] 林巧群.导问导思导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三步曲[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1)
[3] 黄秀银.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 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