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2017-03-21潘越清
潘越清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53-0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课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鉴赏和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课外阅读在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也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下面就将我一些具体做法和平常积累的经验总结如下。
1.激发阅读兴趣,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阅读能力。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而中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正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在当前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课外读物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书,课内学习有关的读物,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也要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如《人民文学》《中学生阅读》《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阅读与鉴赏》《阅读与写作》等刊物中的优秀文章。还要适当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名人传记》《名人录》和一些介绍新知识、新科学、新成果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科学世界》《求知与探索》等,以扩大知识面以及图书展览,进行直观宣传,使一些五颜六色、有趣的封面,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使他们认识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使他们逐渐接近图书馆各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2.创设良好的班级读书环境,促进阅读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阅读的"知心人",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措施,多创设激励性的环境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2.3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
3.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3.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裂变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大,绝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因此,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他们有机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3.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真正让学生读有所得。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一内容可安排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知识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成立阅读小组,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我们知道,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5.检查阅读效果,推动阅读深入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促进。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定期测评可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必需,也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留下最好的回忆,从而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享受崇高精神的滋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气质涵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教师一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就会提高。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