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的几点方法
2017-03-21桑木旦
桑木旦
摘要: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保护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让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兴奋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大大调动他们的兴趣。作为老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走进、亲近藏语文。
关键词:藏语文;写作;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36-01高中藏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的是学生的写作教学。笔者在长期的高中藏语文教学中积累了经验,采取周记、阅读、点评等方法,使藏族学生走出对写作的恐惧心理,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社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写作已成为当代高中生面对的最大挑战。使内的藏族学生对于用母语的写作也有了极大的困难。
教师怎么才能提高藏族学生的写作呢?下面我谈谈本人的经验,希望能够对广大藏区教书的老师们写作起到借鉴作用。
1.教会学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观察是学生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是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平时注重观察生活,在观察中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鸟叫蝉鸣、风云变化、日出日落。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在观察時注意观察他们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同时你还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体会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随时将看到的想到的汇人自己思想的长河。观察过程中要注意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更加深刻、更加独到,视野才更加开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运用好你的"烂笔头"。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接触的人很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将他们记下来,这样就会使每天观察到的所见所闻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因此你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把自己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些素材就是你写作文的源头活水、青砖瓦砾,因为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只有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主动性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培养中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会乐意去写作,才会主动的翻阅搜索有关资料完成自己的写作。老师要在写作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教学情况选择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外因,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还要发挥自己的内因作用。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写作,认真的对待写作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培养写作主动性。
3.重视藏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不息"。生活处处皆文章,可以给学生一则热点新闻,让他们写一、二百字的点评;给他们一个故事,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给他们一位名人、明星或偶像,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给他们一个画面,可以让他们配上一段说明;给他们一段歌词,可以让他们品评鉴赏……生活中有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写,将各种短小的情景积累起来就可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就会从中不断得到生活材料的积累、思维的历练、情感的触发、灵感的萌动,从而达到信手拈来、随心成文的境界。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写作素材,即使学生掌握了很多的写作技巧,到头来写出的文章也只是虚有其表、徒有形式。为此,平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4.拓展学生的藏语文阅读视野,积累学生的藏语文写作素材
4.1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一定哲理的。从阅读入手学习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也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语言特点、用词造句、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找出主题句,分析扩展句,总结概括文章大意,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注重课堂阅读的前提下,如遇到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下来便于日后写作的积累。
4.2强化课外阅读也足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较好方法。例如,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大量阅读书报及科普读物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还可激发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课外书刊的兴趣与能力。同时,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获得了搜集生活素材的启发和联想,拓宽了思路,增长了知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5.习作之初,需要多阅读、多模仿、多练习、多尝试
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通过对名家语言措辞的模仿、民间语言表达的模仿,并不断创造和加工,不断的提炼和升华,逐渐为我所用,逐渐摸清作文怎么开题,怎么立意,怎么叙述,怎么收尾,怎样表达更能体现主题思想鲜明突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早期的模仿和临摹逐渐升华为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叙述风格,不能一味的模仿,否则就可能成为"画虎不成反类犬"笑话。
其次,从习作的立意上讲,如果把习作的表达方式比作是一个人的血肉之躯,那作文内容就好比一个人的灵魂,再形象生动、充满灵气的文字也应附有丰富的鲜活的突出的主题思想,否则就成为没有思想的僵尸。因此,无论是有感而发、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意向,作文的主题思想贯穿在整个作文中。譬如,要写一篇议论文,那阐明作者的观点,列举充分而有力的论据,通过清晰、充满逻辑的语言把写作者的论点表达出来,才算是一片比较成功的作品,这样才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的看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审美取向、思想内涵。
任何一篇作文都是基于社会生活的某一个层面有感而发的,如果没有生活的根基,没有现实生活的深入了解和深刻领悟,写出来的东西始终是没有灵魂的血肉之躯, 是干巴巴的,如同嚼蜡。因此,习作平时要注意观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观察人生百态,善于积累,积累各种素材,并勤于动笔,任何一闪即逝的灵感都要把它写下来,通过不断地组织,不断地构思,不断地酝酿,不断地斟酌,不断地推敲,再创造再加工,提炼出内涵丰富的作品。
总之,作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给人以启迪,弃恶扬善,主题鲜明,立意明确,文字形象生动,这样的作品才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初为习作者的学生,应从以上各方面下足功夫,循序渐进,才能写出较为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