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语文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2017-03-21侯亚军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责任文本

侯亚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90-0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目前正是发布了相关内容。其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礎、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从"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来看,要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和教学优势。同时,也可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但就"责任担当"的培养而言,语文教育就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在具体策略和目标上,语文教育与之的契合度也非常高。责任担当在核心素养的体系中,它处在社会参与这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从责任担当的要点来看,语文教育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的培养,是明确而具体的。本文拟就培养优势、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与具体策略来进行简要论述。

1.高中语文对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优势

现有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责任担当有着直接的关联,也可以说,"责任担当"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为明确的表达。就语文教学的资源和手段来讲,对学生责任担当的培养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作为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语文课程中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影响着学生逐渐形成责任担当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素养。比如,闻一多先生的诗歌《死水》。从诗歌的思想内涵来看,是诗人闻一多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担忧,这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担当和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结合闻一多的生平,带给学生的思想冲击和积极影响是非常强烈的。而类似的作品、作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高中语文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也有有事。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识字教育,不是完全是知识性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中体现情感和价值倾向。比如,小学阶段都已经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概括中心思想、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的相关训练,到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在知识的层面之上,更重要的是情感教育。比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从知识、方法层面是没有多少特别需要加强学习的,但是对于马丁·路德金这种精神,我们却能从他的演讲中时时刻刻获得共鸣和精神的勉励。这是语文课本要传达的正能量。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语文教学方式也对责任担当的培育有着优势。

2.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责任担当培养的契合度高

现在就非常明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是事实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并且,语文教材及培养过程、培养方式也有着极高的契合度。

就目标而言,语文教育或许不是在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中都要强调社会责任等思想内涵,但是总体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精神面貌,培养他们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认同与情感,事实上也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比如在《记念刘和珍君》这样的文章中,学生一方面可从鲁迅的批评中获得对那个社会时代的消极方面的认知,但同时,也会更加增强对刘和珍这样的青年人,将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扛在肩上的责任和勇气。

就培养过程和方式而言,语文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从阅读、分析文本中,获得知识的增长、方法的实践、情感的陶冶、审美情趣的提高,从而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高中课本中的选文,有很多文章是形式和内容具有较高统一性的美文,比如,《项脊轩志》,虽然是描写了宅子的一些故事和景致,但更重要的,是蕴含在文中的那种情感。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意,就在于让他们从文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因此,根本上讲,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分析,是不需要过多技术性的,因为"天然去雕饰"即是创作的要求,也是审美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好地领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产生阅读的快感、情感的共鸣、价值的认同。所以,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本身就要求对学生责任担当的培养。

3.高中语文教学培养责任担当的具体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又更好地发挥其与责任担当培养的契合度,这是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问题,也是更好地做好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基于此,这里主要讨论一下高中语文教学培养责任担当的具体策略。

3.1从文本出发,深刻领会文章的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有机结合文义阐发和责任担当培养教学目标。从文本出发源自于对课文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课程大纲的严格遵循。但更重要是,要真正把教材所选文本的深入分析和引导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否从文章本身出发帮助下学生获得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和适当情感共鸣,则是文本分析的关键所在。比如,《荷塘月色》这篇经典美文,如何理解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如何理解作者在月色下的荷塘散步中的那种情绪起伏?这些都是需要从文本出发的。既要领会文章的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又不能过度阐释,这个度既关乎语文教学的成败,也关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教学目标。

3.2注重引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文字和思想的力量,结合文学文本、历史史实、人物传记等全面感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责任担当意识。比如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鲁迅为什么要写小说,在那个年代鲁迅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小说中展现的艺术倾向、思想深度都是我们帮助学生领会文意的重要素材。当老师引导学生全搜集资料,全面地理解文章,那么学生自然能够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常言说"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那么才能避免老师的说教及其消极影响。

高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参与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整个民族的心灵史,都储存于我们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学习语文,对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的学习,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也就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只有达到这个层面的学习,对学生责任担当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责任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期望嘱托责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