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提高学生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

2017-03-21曹绍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课外阅读课文

曹绍芳

摘要: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本文加以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方式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87-01语文阅读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海洋生物、中外科学家、艺术家等等,无所不有。 语文课本内容的时间、空间的跨度很大,内容很丰富。 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很难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做出欣赏和评价也就更加困难。

所以,如果想要学生有比较好的理解能力,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那么,该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这个过程如果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然而, 学生的这种审美热情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学生只要有了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我经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1情感渲染。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练的语言, 体会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 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产生和文本、作者相对应的情感,引起共鸣。 这时,他们就会被头脑中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会走到文本中来,在阅读当中得到乐趣。 例如,讲《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先提问: 你们见过海鸥吗? 那你们喜欢它们吗? 学生的答案各有不同。 这时我问:"可是一位老人离世了,却有很多的海鸥来为他送行,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顺势让学生走进课文看一看,老人和海鸥为什么有这样深切的感情,他和海鸥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这样就启发学生从课文里得到情感体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1.2温故导入。即指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导入新知识, 这种方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育规律的。 例如,教学《我家跑来的松鼠》 时, 我引导学生回忆过去讲过的《松鼠》,想一想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在对原有知识掌握的情况下, 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明确清晰。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把旧知识与新知识作对比, 找出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差异,这样学生在感知新知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 新旧知识对比得越清楚,其内部的联系就越紧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1.3设疑导入。所谓设疑,是指教师根据理解教材的需要,启发激励学生肯于思考,勤于思考,提出问题,做到"于无疑处有疑"。 导语的设疑导入都要有针对性、 启发性、 可接受性,要根据教学目的确定,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设疑,要留有思考余地,能引起深思,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深浅适中,既不能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也不能不言自明、索然无味。如教学《石头书》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书被人们成为石头书?""什么是化石,它有什么作用呢?""石头书上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呢?"所以,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的确能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2.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课外读物,是引导学生阅读的关键

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由于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不高,辨别能力较弱,自觉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 所以,我们就要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外读物, 尽力避免让他们接触到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书籍。 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 因此,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3.1运用精读法进行课外阅读。这就是指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技巧等。 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如教《掌声》时问:"为什么掌声让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呢?这两次掌声分别代表着什么呢?"学生用他们在课外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对比,就会逐渐得领悟到了掌声的真正含义,这样就会激发他们思考。又如在教学《小露珠》的理解课文阶段,我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出几点目标,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了努力方向,然后按目标系统中子目标的要求问:"课文里为什么说青蛙是"蹦"到大荷叶上,而不说它"来"到大荷叶上呢?"学生一边看图和读课文里的有关句子,一边想,并准备回答老师提问,讨论时,学生发现,有时候一个动词就可以把一个动物写活了.又如在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放投影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图来理解沙漠是什么样,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皮又是什么,然后再让从课文中充分的理解,它们在沙漠中,对于骆驼生活得重要性。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3.2默读是课外阅读中较好的方法。默读的视觉广度大, 阅读速度快。 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而且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 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 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当今阅读教学更加开放,更加具有活力, 我们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使阅读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 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大家都知道,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所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抓早抓小抓好,切莫错失阅读黄金期,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文成功.提高學生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J].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7).

[2]杨直荣.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16, 13(13).

[3]姜玲.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5(14).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课外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