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路

2017-03-21李春宏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成语识字课外阅读

李春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4-01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如诗句所描绘的那样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孩童时期,学生的认知还很薄弱,知识积累甚少。如果采取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如:语文教学的识字要与其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用多种方式、方法激起学生识字兴趣,汉字的识记效果就会好;再如:故事引入,教学中再穿插故事,也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教学中的品词析句,低年级教学侧重教给学生方法,学生用方法品句,理解文本就容易了。

下面,我就孙晓婧老师一节低年级语文阅读课,谈谈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路。

1.识字教学的新思路

孙晓婧老师在 识字教学中,打破"集中识字"的教学常规,本节课采用的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的新思路。例如,课伊始,让学生读第一句话"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在读通第一句话的同时,学习"羸"字,把"羸"字和同学们熟悉的"羸"字进行比较,而且加入朗朗上口的儿歌"亡口月贝凡"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使单一的识字教学变得更有趣味。学习"悲惨"两个字时,通过听大雁悲惨的叫声体会其含义,又聯系到悲惨这两个字的字形中都有"心"字,来释义。学完字词后,又把字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识字教学生动、有趣、而又没有离开文本,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2.用成语来解读成语故事

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孙老师时刻没有忘记这是一篇成语故事。她恰当、巧妙地引导学生说成语,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中使用成语,来突出这篇课文的特点。这样的设计不仅彰显了成语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唤起学生对成语的热爱和学习,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头的导语中,孙老师是这样设计的"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几个和春天有关的成语吗?"同学们积极发言,勾起了其对已学成语的回忆。在整节课中出现的成语有几十个之多。如茅塞顿开、如梦初醒、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恍然大悟、意料之中、目瞪口呆、大吃一惊……等等,这些成语的运用真是画龙点睛之笔,使这堂课更有语文味。

3.教学中的品词析句

教方法-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在重点段落中抓住关键词语是这节课的又一亮点。品词析句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孙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的是交给学生方法。例如抓住了"慢慢地"、" 边飞边鸣"理解大雁的悲惨。抓住了"只要…就…"一组关联词,感受到了更羸的自信。抓住第五自然段的"嘣、拍、忽然和两个直"引领学生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学生不仅读懂了文字的内容,而且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内容。

总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路,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注重形象,突出兴趣,让学生多识字、多阅读、多积累。多识字处进阅读;多积累,巩固识字,积累语言材料。为启蒙中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分析文龙明(贵州省德江县共和镇完小贵州德江565200)摘要:阅读教学主要是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部分,指导阅读应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由内到外,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拓展和补充,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要成为有机整体,这才是阅读教学根本,那么如何才能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呢?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方法指导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4-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成功的阅读绝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复述原文,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纳能力、评价能力的目的。

如何达到上述目的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起码要做到如下几点: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强化朗读和背诵能力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归根到底就是通过阅读,将字、词、句、段、篇搞清楚,掌握必要的字、词、句,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而要达到以上目的,关键在读,阅读一般分为朗读、默读及背诵。朗读主要是为了训练节奏、语感的掌握,体会作者的感情;默读是消化的过程,在默读中可以更用心地对原文加以感悟,把握作者情感动向;背诵是小学生的基本功之一,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背诵训练,交给学生必要的背诵方法。

3.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其中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如情境教学法等。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渗透情感、美育等因素,借图画、音响、实物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动情入境悟神,以达到明理的目的。教学中还要能够设障立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多方面与课文的"信息差",然后进行适当疏通。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因素,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而获得好成绩,从内心产生阅读兴趣。

4.创造性阅读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求解法阅读《田忌赛马》后,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板书出一道思考题:假如齐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赛,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上立即出现书声朗朗,思潮滚滚,议论纷纷的场面。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

总之,语文是美好的,语文学习是美妙的,语文内涵是最博大精深的,可以在学习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各种方法,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猜你喜欢

成语识字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猜成语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