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2017-03-21白玛措毛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句式技能

白玛措毛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运用语言表达与交流已是必不可少,要使表达流畅,大脑中必须有语言这些"米"。儿童是语言积累关键时期,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一定梯度的语言训练,形成良好的积累语言的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积累语言;阅读;兴趣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3-01语言技能,基本是由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组成的操作系统。这四种技能又可以归并为两种技能,即理解技能和表达技能。两种技能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基于它们的这种联系,训练的时候要强化这种联系意识。比如,读中有写,即是阅读训练中既充满了阅读训练的资源,同时还要蕴藏着写作训练的资源,从阅读的训练中充分挖掘习作训练的资源,做到资源整合互补,不浪费资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写结合。听说结合、说写结合亦是如此。虽然在四项技能的训练中,在某一时间内会对某一项技能的训练有所侧重,但不应该孤立地、单一地进行某一项技能的训练。

1.語言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语言积累

语言的积累,既是对具体的、个别的语句的积累,更是对各种语言现象和句子形式的积累,这种积累是更高层面的语言积累。如果学生对课文中那些在表达方面有特色的语言熟视无睹,反应麻木、迟钝,或仅作一般意义上的理解,缺乏敏锐的感觉,那么他就很难形成语言技能。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往往和他语言积累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依赖于具体的、物质的语言才能进行。语言中词或短语是概念的体现形式,是概念的化身,语言中句子是判断和推理的体现形式,一个人掌握、积累的词汇量越大,认识、了解的语言现象越多,他的思维才有可能愈加敏捷、愈加深刻、愈加全面。

2.语言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作依托

知识往往是技能形成的基础,掌握与某一技能相关的知识对技能的形成会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对学本民族语言的小学生来说,有无必要系统地学习有关语言学的知识,我以为是没有必要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母语可以自然习得,人的幼儿期就开始逐步掌握各种基本的语法结构形式,不更多地讲语法知识,并不会太影响小学生语言技能的形成。学会使用本民族语言,一般来说可以跨越对本民族语言知识系统掌握的阶段,只要掌握了本民族语言最基础的或相关的一些非系统的语言知识,就可以继续学习如何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讲多了反而添乱。举个简单的例子,"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特殊的句式。使用"把"字句,可以表示主动者的处置作用。比如"风把苇塘的芦花吹起来","风"在句子中是主动者,"苇塘的芦花"是被动者,"风"在句子中得到了被强调的作用;"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句子中"芦花"虽依然是被动者,但被放在主语位置上,却得到了被强调的作用。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句式的选择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和表达的需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孤立地让学生去练习两种句式的变换是毫无意义的。其实这两种句式再特殊,一般人也会根据表达的需要,下意识地、不自主地去选择所需用的句式,小学生也不例外。语法无非是将两种句式从知识的角度,把"所以然"讲清楚。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没有必要去讲这些语法知识。你不讲,他会自然而然地、不受似懂非懂的理论干扰地去运用这样的句式;你讲了,他似懂非懂、甚至全然不懂,用起来反倒踌躇。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乐此不疲地让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其实这样的练习是盲目、无效的。语法学、修辞学,与具体的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从具体的语法、修辞现象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法则和规律,让初学语文的小学生学习语言学的理论,是强人所难、欲速不达之举。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从实用的角度为语言下的定义。因此,小学所设语文课多是从语言的实用价值方面考虑的,而涉及语言更深层面的理论问题,如,语言学中的词汇学、语音学、语法学、文字学、修辞学等有关内容,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次颁布的和编写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课本中,呈逐步减少乃至全无的状况。目前,中小学就本民族语言的学习,只设语文课程,而不设什么语言学或文学课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固然很好,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知其然也就够了,再让他知其所以然,其所以然就可能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在积累语言方面的兴趣是首要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能带来感情的变化。比如出去游玩后,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给同学听,让他们在不能去的情况下也能充满向往之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语言讲述给好朋友听,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等等。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兴趣。有些学生认为语言的学习很难,有恐惧心理,避而远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结构分析,让他们知道语言其实并不难学。对于一些优美的语段和文章,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激发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语言兴趣。

4.在熟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应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重要手段,效率不高。我认为现行的教学模式应该以熟读背诵为手段,在阅读教学时应该多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语文教学时不应该只看重内容的分析,要在记忆名言警句、佳文佳作上加以背诵,教师在检查学生的功课时可以能否熟读背诵所学诗文为重要评判标准。同时要增加学生的背诵量,除了让学生落实课本的背诵量外,还要为学生挑选一些精彩的片段让学生背诵。只有多熟读、背诵才能将好的语言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

5.增加课外阅读量,实现语言的积累

目前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繁重,很少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影响了对语言的积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博览中积累语言。在学生选择读物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寻自己比较喜欢的能够基本读懂的优秀作品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要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句子等都抄写下来,以便以后能够时常拿出来复习巩固,正所谓"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在阅读大量的读物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比如诗歌朗诵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对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满足感的驱使下更能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情。

总之,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积累的兴趣,增强他们语言积累的能动性、自主性,在课堂上熟读背诵、博览群书对语言的积累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写作中对语言学以致用,达到巩固的效果。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向别人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需要坚持不懈的。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句式技能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论新中国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
画唇技能轻松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