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评价模型研究
2017-03-21臧鲁燕
臧鲁燕
摘 要: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让人们与网络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图书馆档案管理也逐渐趋向网络化、数字化。而以网络技术和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能够保障用户的知识参考和无缝获取。该文主要分析了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发展,并对融合服务的几大维度要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关的验证,以期能够为数字化融合实践和融合服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图书档案 数字化 融合服务 评价 模型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237-02
为了适应当代人们对于图书档案的需求,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研究图书馆、档案馆的融合服务,通过不同文化机构之间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完善的资源。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让这一研究实现了从实际到虚拟的变革,建立了以知识服务和资源集成为主要特征的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系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有利于人们对于各类文化资源的获取,对该模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发展
1.1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现状
图书馆和档案馆身为公益服务、管理机构,共同肩负着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管理责任。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人们更加倾向于一种简单、快捷、方便的知识获取途径。这就给图书档案馆的合作提供了方向。
国外在推进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和数字化项目方面,主要是针对两者之间的合作规划、资源整合、设施共用方面[1]。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更加偏向于图书档案文化资源整合的理论方面,主要是对服务融合的实现方法和理论框架的探讨。
1.2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进程
推动档案馆和图书馆合作发展的重要国际组织就是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1996年的9月,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共同制定了《北京宣言》,该宣言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在继承以往合作方式的基础上,为未来新的合作制定的战略规划。《北京宣言》的主题是“两个专业、同一前景——21世纪图书档案工作者的合作”,新的合作领域要求要缩小数字鸿沟、涉及技术的影响和应用、文献遗产保护、制定元数据标准、提供读者服务和研究技术术语的标准化等方面。而之后在《IFLA 2006-2009战略规划》中,国际图联更加强调了两者在无缝存取领域和推动资源共享方面的合作。另外,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加强各类文化机构之间的联盟则是在国际档案理事会上提出的[2]。
2 数字融合服务的维度要素
由于用户是一切服务的感受者和评判者。因此,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的评价主要就是来源于用户对于服务的感知。而对服务质量的评判主要分为两方面。
首先是功能、过程质量,通俗的讲就是用户在接受服务时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两个维度,一是技术平台维度,把技术作为支撑的优化服务体验,和促进交流分享的服务体验,要求要具备技术平台维度[3]。二是资源获取维度,为了保证用户获取无缝、集成的资源,必须要提供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获取途径。
然后是技术、结果质量,即用户在接受服务时的所得,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两个维度,一是知识参考维度,图书档案融合服务的突破点就是满足用户的知识需要,通过给用户解决问题和提供知识性参考来进行实现。二是资源整合维度,为了形成结构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资源体系,必须要进行资源整合[4]。
2.1 技术平台维度
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图书档案的数字化融合服务必须要以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利用公共文化的数字化平台来实现服务。由于当前像检索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组织技术、通用化技术等信息技术出现了通用化趋势。因此在建设技术平台时要保证它的集成性和稳定性功能。
首先,再给用户提供信息时,为了保障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和保障用户获取服务的质量,平台的建立要支持用户的引导、交互和反馈。其次,為了加强用户认知信息的集合,促进用户之间的分享交流,要创建大众文化标签,实现用户资源的分享[5]。另外,一个具备保证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功能的平台可以保障平台的稳定性,给予用户最佳体验。再次,一个舒服、整洁的服务界面可以给用户带来舒适的享受。因此,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布局、进行色彩搭配,增加服务界面的美学体验。最后,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人们对于移动服务需求的增加,要求在技术平台建立时要实现图书档案的移动服务。满足变换的节奏和场景、用户多样化的机构,打破资源的获取障碍,实现随时随地享受资源的服务。
2.2 资源获取维度
在网络信息时代,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档案馆和图书馆要结合图书档案的资源整合情况,建立一体化、深层次的网络服务平台。为了达到促进数字化融合服务的目的,需要对图书档案构建共同的门户网站,利用主题聚类、信息获取、统一检索、信息推送等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获取[6]。
首先,由于现有档案图书资源的信息描述是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的,如按照来源分类的档案信息,按照主题分类的图书信息。这种差异的分类方式是不利于用户知识的检索的。因此,为了突破这种信息组织上的差异,要分析提取聚类对象主题,实现信息资源的主题知识聚类。其次,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民生信息服务的需求,图书馆作为人们最信赖的信息获取资源的公益性组织,必须要肩负起推送贴近用户日常生活的服务方式的责任,保障民生资源获取的均等性和普遍性。另外,统一检索入口的设置,能够满足图书档案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提高资源获取的效率。最后,通过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资源的展示能够起到对知识的宣传和传播作用,图书档案机构可以通过主题作品和经济成就展现的方式来传播新时代的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3 知识参考维度
浩瀚的网络信息资源给用户资源的获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集合了集成资源、专家智慧等方面的知识性参考给用户指明了方向。集成资源的存在丰富了知识内容,专家通过对知识的加工、重组来建立全面、智能、使用的知识参考。
首先,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对咨询库中的知识进行挖掘、分析、重组,最终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通过对资源技术和信息的分析进行知识整合。其次,专家解惑,具有丰富经验的档案管理专家根据知识库中的相关信息,找寻信息之间的联系,在结合自身的理解和经验,将其整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架构,帮助用户进行学习。另外,咨询知识库的建立必不可少,通过吸收咨询工作中的知识和搜索链接的知识网络,整合数字档案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查询方式。最后,针对用户不同的知识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服务和数据资源。实现更具有契合度的个性化信息传递方式,便于用户的知识创新。
2.4 资源整合维度
资源整合是指根据统一的资源管理标准,档案馆、图书馆进行相关的数字化图书档案资源建设。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据资源整合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新的技术和理念,推进数字化融合服务。
首先是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的整合,多媒体作为一种将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数字化资源,有利于帮助用户的理解和吸收知识,多媒体数据资源具有丰富和深化资源全面性和完整性的作用,通过情景的再现,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另外,对数字化书籍、原始档案、数字化期刊、会议、年鉴编研产品进行整合,这些资源资料的汇集、整合,有利于优化资源结构、扩大资源的覆盖面,丰富资源内容和形式,最终实现不同载体之间的知识的共享。其次,图书档案资源整合要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人物传记等。最后,组织建设开放式的资源,通过对资源的筛选,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要。
3 实证研究
首先,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主要是分析数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表示的是研究的可靠性程度。而作为检验各维度的信度指标的组合效度,其结果在0.870~0.923之间,是大于0.6的标准的。因此,该模型的质量是比较好的。效度是对有效结果程度的反应,一般的判定标准为AVE大于等于0.5,该研究中的AVE值在0.573~0.707之间是高于一般标准的,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
然后,对验证因子的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评价模型的真实性和适切性。根据研究表明,各测量要素的潜在维度变量的负荷系数位于0.69~0.88之间,而各维度的路径系数则在0.67~0.72之间,其中的最高系数是知识参考维度系数。因此看出,知识参考维度在数字化融合服务中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对研究设计、探索性因子、指标鉴别度和模型复合检验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评价模型的建立具有比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档案的数字化融合服务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人们对知识获取需求的一种服务,服务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技术平台、资源获取、知识参考和资源整合4个维度构成了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型,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检验,可以看出该模型具有比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萍,王毅,赵红颖,等.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评价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2):34-40.
[2] 赵生辉,朱学芳.图书、档案、博物数字化服务融合策略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4):68-74.
[3] 陆红.传统出版和数字化出版并存时期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探讨[J].城建档案,2014(6):43-45.
[4] 陈运先.刍议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具体策略[J].考试周刊,2011(50):156-157.
[5] 木兰.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J].速读,2015(12):322.
[6] 陆静一.出版社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探讨[J].出版广角,2015(1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