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创新驱动引领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2017-03-21张燕生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转型经济

张燕生

国际环境:2017年的世界经济将会是多事之秋

国际清算银行对当前世界经济提出“三元困境”,也就是面临着三重困难。

第一重困难,如何解决当前全球劳动生产率持续减速的困境。有学者研究发现,与2000年和2005年相比,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仅仅是10年前的7成,因此当我们谈当前的新工业革命,谈当前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时候,经济学家们就会提出一个批评,新科技革命为什么没有带来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这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一重困难。

另外两个困难,一是债务水平高企,二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实施的空间越来越小。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个是全球经济缺少有效需求,第二个是全球经济的增长缺少动力,所以国际调整是大调整、大变化和大分化。我认为,全球经济低迷的背后,是过去8年它的结构性调整正在初见成效。比如全球的贸易增长明显减速,但是美国出口的增速高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速高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速高于亚洲。所以我经常想,是不是能够说明,同样全球低迷,但是过去8年发达国家也在重振制造、重振创新、重振出口,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出现起稳向好的迹象。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缺少有效需求,但是能够创造有效需求的投资,我们叫绿地投资、新建投资。现在对发达国家的绿地投资呈现出正增长,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绿地投资呈现出负增长,能不能说明全球的投资人现在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前景正在从悲观转向中性、转向审慎,而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目前仍然出现下降。也就是说从全球投资人的预期看,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前景还没有改变投资人相对悲观的预期。因此当前的世界经济,还是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新常态下,推动

创新驱动的机遇

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常态,中国经济开始寻找新的方位。

到2000年以后,中国的消费结构开始转向了老百姓要买车、要买房、要买手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开始转向了重化工业,也就是钢筋、水泥、电解铝、玻璃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发电能力、造电能力和工程机械能力不断提升,我认为到2012年这个阶段结束。

这个时候,消费结构转变,老百姓的消费热点开始转向了质量、品质和服务,所以从这个阶段开始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开始持续上升,这个比例叫创新强度的指标。从2012年开始,在中国这个指标开始呈现一个显著上升的新趋势。2015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总量是1.4万亿人民币,其中企业的投入是1.1万亿,10年后也就是到2025年,中国的研发强度将接近今天美国的研发强度。从2012年以来,研发创新活动尤其是投入的增长,实际上是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研发创新投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和消费结构发生新变化密切相关的。现在经济动力开始从过去的汗水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百姓的消费结构变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中国经济出现另外一个变化,也就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开始快速的上升。因为企业要想降低20%的生产成本比登天还难,可是要想在设计、人才、咨询、研发或者物流、商流、资金流、人才流方面加大投入取得效益,100%、200%的效益都是可以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很大程度是靠加大对生产性服务的投资来提升企业的档次,所以就出现产业结构开始转化的新趋势。

在这个新趋势下,国家现在提出了一個双引擎的导向。一个引擎叫“双创”,“双创”也就是说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把权力开始下沉到镇、放权给年轻人、放权给基层、放权给整个社会。政府简政放权越彻底,那个地方的创业创新活力就越充分。还有一个发动机,我叫它“双公”,也就是说政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何支持年轻人的创业创新活动。我认为现在“双创”谈的很多,“双公”谈的太少,企业要想转型、年轻人要想创业创新,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缺合格的一线员工。

高素质员工很大程度上是要靠高品质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来培养。所以要转向职业教育怎么建立,政府在中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目前改革比较靠前的是广东和浙江,广东的GDP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可能不如江苏和山东,但是广东和浙江的用电量、货运量、信贷余额、进出口、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率,要好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他地方,因此我有一个初步判断就是他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应该是初见成效,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

因为广东和浙江都没有浪费2008年四季度的那场危机,也就是说他们结构性转型在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得比较早,因此现在结构性调整的效果就比较好。广东有很多种模式,大致分成两种,一种叫“养孩子”的模式,比如佛山,一种叫“领孩子”的模式,比如东莞,这两个模式都取得巨大进步。但是我们可以看见过去30年转型的这两种模式,下一步的转型我们会发现举步维艰。

广东的工业总产值将近2万亿,将近2万亿的草根企业、民营企业,现在转型就相当于从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转型,非常的困难,怎么办?佛山现在喊出的口号就是对标德国、对标欧洲,学习德国是如何用工业服务使他们的制造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中国到世界。东莞的“领孩子”的模式,他们现在开始搞松山湖、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始培养内生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三大战略,其中“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完成脱胎换骨转型的必经之路,企业现在不具备到美国到欧洲到日本与全球跨国公司展开竞争的能力怎么办,就要到全球跨国公司竞争最薄弱的地方去完成我们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到世界的脱胎换骨的转型,所以“一带一路”国别风险最高的地方恰恰是跨国公司不去的地方,跨国公司不去的地方恰恰是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经济完成脱胎换骨转型的必经之路。

最后,总结三句话。第一句话,牢牢把握实体经济坚实基础。要想让马儿跑得好就要让马儿轻装上阵,要想让马儿跑得好就要在公平竞技的平台上进行比赛,既要想让马儿跑得好就是要在马儿薄弱环节上补马儿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守实体经济。第二句话,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支点,中国GDP已经超过11万亿美金,中国今后的发展首先是要靠自己的需求、消费来支撑自身的发展。第三个就是要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对中国企业来讲,“一带一路”是完成经济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猜你喜欢

转型经济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中国经济
经济
地方高师转型的归因、模式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