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及社会影响探析

2017-03-21沙海峰司亚勤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

沙海峰 司亚勤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龄未婚男性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尤其在贫困农村,这种现象日益显著。文章从这一现象着手,对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产生的原因,对这一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社会影响

近年来,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大龄未婚男性娶妻难的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引发社会各界的讨论。这一群体的婚姻问题作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产物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报道:中国的男女人口的数量相差约3366万人,中国将会产生约有3000万光棍。根据前几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以20世纪80代初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参照,对我国1980~2010年间出生人口的性别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推算出,从2010年开始,我国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男性婚姻挤压”时期,甚至爆发农村光棍危机。因此,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折射出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农村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探究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从更深层次上把握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源,改善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福利状况,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现状

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已经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背景下对于大龄未婚男性的年龄界定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如何界定,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是毋庸置疑的。大量的大龄未婚男性将会面临其余群体排挤,社会支持薄弱等社会问题,生活福利将受到严重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代际支持也由原来的抚养——赡养模式转变成自我照顾模式,代际关系的转变带来的是社会保障的缺失等问题,作为一个城乡二元化的国家,婚姻挤压问题更多的走向了偏远山区、贫困农村。在中国普婚制的背景下,一些成年未婚男性在面临婚姻困境时所遭受的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处理好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的根源

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来源于多方面。在中国最直接的原因则是性别失衡。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性别比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人口性别比最高的国家之一,现在这些孩子纷纷进入适婚年龄,直接导致了男性的婚姻困境。然而,在性别失衡的背景下,我们探求更深层次的原因来分析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

(一)个人因素

在婚配市场上,个人因素已成为女性在择偶的过程中的第一要素。个体条件俨然已成为择偶过程中的基本条件。这种现象在贫困农村尤为突出。有研究表明个人的学历已经和婚姻相联系,低學历的男性则更难获取婚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普及,这种学历倾向更易出现在贫困农村。贫困农村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受教育程度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婚姻市场中,必然成为弱势群体,在婚姻市场中很难获取一席之地;此外,个体的职业、经济收入等也成为影响婚姻的重要因素。在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职业以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也仅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在择偶过程中并不占有优势。同时,个体在外在着装打扮上贫困农村远不如城镇男性,因此,该群体在择偶过程中困难程度则要明显高于城镇未婚男性。

(二)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在传统社会对于婚姻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使得这一要素的影响力开始淡化。家庭因素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因素,“门当户对”就是对这一因素最好的诠释。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的,妨碍少女毫无顾虑地委身于所爱的男子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既是道德的也是经济的因素。在性别失衡的背景下,经济因素已然成为贫困农村婚嫁的决定性条件。在农村,动辄十几万的彩礼,让贫困家庭难以负担,等到积攒到足够的经济条件能够付得起一系列的婚姻费用时,已然从适婚年龄成为了一个大龄未婚者了。另一方面,家庭理念的转变对于未婚男性婚姻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媳妇熬成婆”、 “三从四德”等家庭观念,大多数都是家庭对女性的要求,这种观念在一些贫困农村还很严重;此外,由于年龄的差异,长辈和晚辈之间的择偶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在贫困农村显得更为突出,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贫困农村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原因之一。由于我国采取的计划生育国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四二一家庭,现代女性在择偶时,男女双方为避免巨大赡养压力,已经从“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观念中转变成“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的病态思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

(三)社会因素

外在环境的影响往往难以轻易扭转。在原本性别失衡的条件下,社会流动性的增强更加剧了未婚男性婚姻困境。这种影响和个人因素不同,往往通过物质的条件的转变是难以改变。传统的匹配模式、择偶梯度能够深刻反映中国传统的择偶观念。传统的匹配模式是男性在寻找自己的婚姻时往往愿意选择与自己的职业兴趣、家庭所在的阶层、财富与社会地位大致相当者,这样就使得在原本性别失衡的背景下,大龄未婚男性更处于劣势当中了;此外,择偶梯度理则是男女双方在择偶过程中,男性希望选择比自己年龄、地位相对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则会希望选取年龄、地位等方面比自己稍高的男性。这就使得一些自身条件较差的男性难以找到匹配的对象。这样的多重选择,让原本处于适龄婚姻的男性在找到适婚女性时,往往因某方面的原因,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婚姻。除此之外,社会流动也加重了大龄未婚男性面临婚姻的困境。根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在我国城乡差别较大、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加上人们在择偶过程中的婚姻梯度选择,婚姻匹配矛盾将不可避免的发生转移。其中,在一些贫困地区,条件较差的农村男性往往成为婚姻梯度挤压的最终承担者,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大龄男性因择偶困难,“被迫”未婚甚至终身不婚。

三、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婚姻则是组建家庭的必备要素,婚姻面临困境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作为贫困农村的主要建设者,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中更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引发的社会问题更应得到重视。

(一)早婚、骗婚、买卖婚姻现象的出现

在人口性别失衡的背景下,贫困农村男性为了避免成为大龄未婚男性,他们往往在法律规定的婚姻年龄之前结婚,这种婚姻俗称为早婚。中国的早婚现象之严重令人深思。在云南甚至出现了“早婚县”,最小的婚姻双方新娘13岁,新郎16岁。此外,骗婚、买婚的现象近年来也日渐增多,他们对婚姻的极度渴望往往促成了各种以婚姻为噱头的骗局。

(二)加剧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

在中国的普婚制的社会背景中,晚婚或者被迫不婚将加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贫困农村,大量大龄未婚男性由于其职业和经济的限制,社会保障程度较低,尤其在年老时,中国社会是一个反哺型的社会,这一群体无子嗣或者子嗣较年幼还不足以提供养老保障,将承担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

(三)违法犯罪行为几率增大

中国是一个“一夫一妻”制的国家,婚姻为男女双方提供了一个长期的伴侣,婚姻不仅仅是精神的高度集合,同时也为男女双方的生理需求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性伴侣。有研究也证明婚姻可以降低犯罪率的存在。大龄未婚男性由于长期性生活的缺失,直接加剧了性犯罪的可能性。

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多类型的,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远远不止这些。这些社会问题和社会影响的存在,使得贫困农村弱势累积,“失婚”现象愈演愈烈。

四、改善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障碍的策略与思考

如前所述,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当前我国不容忽视的。对此类问题的解决之道已有不少人从宏观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主要是由于人口性别失衡的原因,而贫困的未婚男性最容易沦为“剩男”。在这里对于如何改变人口性别失衡的状况不作具体的阐述,仅仅从个人、政府、社会组织这些特定主体来看,对于改善贫困农村的大龄未婚男性婚姻作些具体的思考。

(一)个人层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素养,增强自身竞争力

如何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当前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文化教育来提升自身的择偶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积极引导这一群体改变传统的重男轻女、择偶梯度等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个体经济条件的薄弱是这一群体在择偶过程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个体专业技能学习,从主要依靠“体力型”的经济收入向主要依靠“技能型”经济收入转变,提升其经济地位,提高对异性的吸引力。

(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改善贫困农村落后状态,促进跨地域婚姻

如何改变中国的人口性别比是改善当前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最主要的问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跨地域的婚姻或许是解决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的有效途径,但是贫困农村的落后状态成为这一群体跨地域婚姻的最大阻碍。政府大力积极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为贫困农村增加医疗、教育等稀缺资源的投入,摘除农村“贫困”的帽子,消除跨地域婚姻的后顾之忧。同时跨地域的婚姻使得这一群体突破原有的社会网络限制,获得新的社会支持,个体经濟状况逐渐得到改善,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外界的冲撞,在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婚姻压力。

(三)社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思想障碍,提高未婚群体的生活福利和心理福利

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这一弱势群体必须引起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充分认识到这一现象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及社会影响。在贫困农村,“光棍”群体往往受到其他群体所排斥,社会保障制度将是这一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是大龄未婚男性的养老保障。中国社会是“反哺”型社会,这一群体由于缺少子女赡养,在养老方面存在很大劣势。完善养老政策对于保障这一群体的最基本需求提高其生活福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相关部门需进行政策引导,努力改善这一群体所可能遭受的社会歧视,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其心理福利。

(四)社会组织:帮扶投资建厂,组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村及个人的经济收入

刘燕舞教授曾指出剩男出现的根源在于主管层面的“贱农主义”,以嫁农民为贱、以农村为贱。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在贫困农村投资建设,改变贫困农村的落后状态,为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提供一定的技术培训,甚至解决一部分大龄未婚男性的就业问题,从源头上改善这一群体的经济地位,帮助其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上述举措或许可以暂时改善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但从长远来看,还存在些许问题,譬如在跨地域的婚姻中,婚姻双方由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在婚后生活中可能存在诸多分歧;此外,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学习新的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量的投资者由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农村对于投资者缺乏一定的吸引力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改变中国的人口性别比显得尤为重要,当下中国已开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二胎政策的实施,对于性别比改善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或许对中国的人口数量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五、小结

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来源于多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存在的前提是在中国性别比失衡的背景下。本文着重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层面分析了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困境的原因。个人因素成为大龄未婚男性面临婚姻时的起始困境,传统的择偶标准及家庭理念使得原本处于劣势地位中的这一群体更处于不利地位。此外,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这一弱势群体的冲击也更加严重,社会的流动性的增强使得大量劳动者外流,大大加深了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程度。总的来说,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这一群体容易发生弱势积累,很难摆脱这一困境。

参考文献:

[1]宋宇.新媒:中国男女比例7连降 3000万男性将“打光棍”[EB/OL].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60121/1058964.shtml,2016-01-21.

[2]刘世昕.剩下3000万[N].中国青年报,2016-02-23.

[3]叶文振,林擎国.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及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8(6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5]卫计委.中国家庭发展报告[R].2015.

[6]陈杰.云南“早婚现象”:新娘13新郎16 [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12/02/c_127267682.htm,2014-12-02.

[7]姜全宝.性别失衡对犯罪率的影响[J].公共管理学报,2011(01).

[8]刘燕舞.农村剩男困境如何破解[J]. 人民周刊,2016(05).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
浅析农村校园安全与安全意识的思考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开平市中专平面媒介印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协作抑制中的社会影响
财政税务制度变革的社会影响分析
社会影响、认知互动与微博互动数字广告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社会影响、认知互动与微博互动数字广告满意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