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7-03-21石剑雯
石剑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48-01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枯燥心里而丧失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种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给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远大理想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还要了解家庭、了解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性格特征等,使学生对教师有"向心力"。教师应经常找学生谈心,参与学生的有益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敬其师而信其言",从而达到热爱政治课的目的。
2.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之所以枯燥无味,是因为绝大多数教师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使学生把政治课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规章制度等同起来,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座谈,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选题,自己寻找伙伴,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样,比教师的说教更具有教育意义。如我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中的中学生怎样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这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家乡每年11月份召开的中国茶机具博览会中来自国内外各地来客,假如你是一名中国茶机具博览会的志愿者,你将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展开讨论,再分组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讲话,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年龄、心理、阅历、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制约,中学生不愿被动接受单纯的理论灌输,而乐于从形象生动的事例中接受教育,受到启发。基于这一特点,可针对教材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有教育意义的情景,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想象,用模拟的小情景比对书中描绘的大世界,使学生从好奇到参与,从想学到乐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也快捷得多了。
3.根据学生实际,面向生活,紧密联系社会现实问题,坚持走"小课堂、大社会之路"
政治课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书本,而应围绕教学内容的需要,可联系一些社会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以便增强学生观察社会、明辨是非的能力。還可以走出课堂搞一些社会调查,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我在做课题《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时,我对我校初一、初二、初三年段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的思维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敢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不敢大胆创新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十分重要。
4.善于利用激励艺术,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人师表是我国师德的优良传统,教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道德与法治教师一旦失去了学生在道德上的信任,他的一切教育都将丧失说服力。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道德与法治课,从深层次上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5.抓住社会热点话题,联系实际,在生活中感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紧抓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及时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把书本上的知识点与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消化理解学习内容,在生动活跃的教学中,轻松易学的氛围下愿学、爱学、善学,也才能培养学生关心时局,学以致用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抗击非典斗争中,有人谎称自己感染非典病毒,企图制造混乱,害得人们虚惊一场,此类行为是否违法?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有非典患者不愿接受隔离治疗,恶意传播非典病毒这种行为是否犯罪?教师抓住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从中穿针引线,让学生感知课本知识点,悟出道理。时事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应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时事政策的教育,随时随地穿插讲解时政要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敢于实话实说。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坦然从容又有艺术性地应对,让课堂重现"焦点访谈"。如面对学生提出"对疑似非典病毒可疑者采取隔离措施,这是否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面对学生的突然袭击",教师要因势利导,并指出这并没有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可见,通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国家大事。让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思品书"的书呆子,而让学生变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莘莘学子。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思想品德课的趣味。
6.善于利用课堂前五分钟,做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那么,怎样讲好开头呢?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小品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如我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做友好往来使者》开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导致面临同一问题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我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扶与不扶",让学生认识到中日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导致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通过小品表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人们常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总之,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一方面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刻苦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需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必将会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彦君《师生关系的心理思考》2003年2月
[2]苏虹.《教育学》2002年3月
[3]《教育信息资料》嘉兴市教科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