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误区
2017-03-21谢仰金
谢仰金
摘 要:新课程实施多年,在高中历史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一些误区,如教学手段重现代技术轻传统手法、教学内容重知识积累轻能力提高、教学方法重形式过场轻质量效果、教学过程重氛围活跃轻结果反馈、教学地位重学生主体轻教师主导、教学评价重单纯考试轻多元评价等方面,这些误区应该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以求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 历史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165-02
新课程改革推行多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改善,学生的自主建构和学习方式有了改变,教学的评价功能和反馈机制有了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建康发展。但由于受社会评价、家长功利、高考制度、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资源配备、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影响,笔者通过教学体会、听课观摩、观看录像光盘、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发现高中历史教学目前仍存在几个误区。
1 误区一:教学手段重现代技术,轻传统手法
现代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投影(幻灯)、配乐录音、电影剪辑等,它通过问题情景、材料引疑的设置,新颖丰富、开拓视野,扩大深度,提高难度,学生兴趣盎然。但在实际运用中,普遍出现几个问题:(1)盲目、过度使用,导致多媒体运用的浅表化,图像直觉取代语言交流,会侵占学生想像的空间,减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2)引入史料较多,幻灯片繁杂,学生目不暇接,满脑子是一张张快速移动的环节构成的画面,没有看懂领会知识和材料,教师很快演示下一张幻灯片,易使学生思维分散,冲淡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学生也很难记笔记,梳理知识。(3)课件演示到底,根本不板书。这给学生,尤其是起始年级的学生记笔记无从下手,没有头绪,不知记什么。学生也反映有时记笔记难、课堂容量大、材料阅读停留于表面、知识体系构成较难等问题。
2 误区二:教学内容重知识积累,轻能力提高
历史新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选择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为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曲解了它的意思,出现几个问题:(1)现行教材版本有多种,在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专题历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教师盲目借用整合这些版本的教材资源不断补充扩大知识范围,给学生造成知识积累的过重负担,不适合学生学习和扩展。(2)有的教师把新教材当作教学内容的全部,以为教材是圣经,不容更改,不知整理,而是一味迎合教材,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甚至教材的某些内容、知识结构不适合学生时,也不主动去梳理、整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3)有的教师没有处理好新旧教材之间的关系,完全置新课标、新教材于不顾,机械套用各种教材的观点思想,不仅给学生过重的知识压力,而且违背新课程历史教学的意图。这种教学忽视了历史思维、历史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科素养的形成。
3 误区三:教学方法重形式过场,轻质量效果
新课程理念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实施,但却事与相悖:(1)将合作学习等同于课堂讨论,一味理解为集体的学习行为,导致课堂重讨论、重形式上的合作。不管教学内容的难易主次,时时分组讨论,使讨论过于泛滥,造成学生个体独立思考领悟能力减弱,自主学习习惯变弱,使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和效果,教学内容难以传输和掌握,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2)将探究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经常让学生合作探究,忽视了自主学习的功能,学生自我意识下降,分析、概括、归纳、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孰不知个体的自主学习也有探究,加上设计的问题多、泛、肤浅,浪费太多的教学时间,失去探究学习的价值。(3)动手、动口和动脑的关系不协调。前面讲过由于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勤于动口,懒于动手,必然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动口而不动手,动口而不动脑,造成思维深度不够、实践操作能力下降、良好的学习习惯弱化。
4 误区四:教学过程重氛围活跃,轻结果反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习形式的过程,更应该是充满思维智慧和创造力的过程。为此:(1)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一味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和制作、撰写、调查、活动、情感交流、角色表演等形式,由于不能正确认识、把握其操作规程,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加上经验不足,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教学处于放任自由状态,成了“牧羊式”教学。(2)有的教师课堂引入、情景设置、气氛营造相当好,课堂教学设计较多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氛围活跃热闹,学生兴趣高涨,但课堂最后因时间不足,造成教学“虎头蛇尾”,缺少必要的小结,草草收尾。(3)有的教师缺乏理念的更新,往往凭以往的经验,或疲于应付,对一堂课教学重难点有时缺乏必要的反思,很难形成高效教学。
5 误区五:教学地位重学生主体,轻教师主导
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现实中,历史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1)教师误解新课程理念,把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奉若神明,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对他们指导不够,甚至放任自由。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但却没有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导地位,出现了课堂教学自由松散的局面,效果欠佳。(2)由于教师认知程度、专业水平、综合意识、实践经验等有限,教学简单组织、粗糙实施。课堂教学中常会发现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热情高涨,但当课堂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时,教师无暇顾及,无所适从,无法应付,任学生自主。(3)教师过度依赖课件的使用,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缺少钻研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教材知识的时间和精力,脱离备课要符合“教情、学情、考情”的原则,失去了教师导向性的作用。(4)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没有区别设计和不同层次的教学,没有给予不同层次的学习指导,没有组织不同层次的考查,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得到最大最优化的发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
6 误区六:教学评价重单纯考试,轻多元评价
历史新课标指出学习评价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教学目标和效能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现实中,教学评价容易出现过度、简单。(1)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只知表扬鼓励,没有辩证评价,使评价失去应有的教育意义,以至于学生错过了反思得失和明智、理性学习的好机会,不利于全面发展。(2)受传统观念、高考、新课程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在教学中,不管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还是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的结果,忽略课堂提问、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等方式的追踪,往往造成单一的历史学业评价方式,从而掩盖了学生学习和认知方式的独特性,不符合新课程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考试是教学的一种评价方式。平时试题命制存在照搬照抄,不符合实际,没有创造的现象,从而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有些试题盲目下载,不分难易,不去粗取精,不去伪存真;有些试题类型单一,只有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这些试题没有体现新高考考核的要求,对历史学业的评价必然有失,不准确。
7 结语
文章提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几个误区,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实施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以及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不断反思,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5.
[2] 邢新宝.例说传统板书与电子板书在历史课堂的运用与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9):37-38.
[3] 方穎.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学教学影响的现状分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