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华法林:反应大相径庭,取决于基因
2017-03-21程蕾蕾
程蕾蕾
生活实例
退休时,范阿姨被发现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为此,她在医院接受了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出院时,医生关照她务必每天服用华法林,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没想到,范阿姨服用华法林的剂量调整过程实在大费周折,别的病人每天服用一粒,凝血功能就能达标,而范阿姨从每天一粒的初始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直至加到每天两粒,凝血指标依然不够理想。医生说,这种情况需要检测一下基因,然后,在检测结果基础上再调整药物使用剂量。范阿姨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同样都是服華法林的病人,怎么吃药差别这么大?难道基因会影响华法林的用量?
人体各处都有血液或快或慢流动。正常的血液要求凝血和抗凝功能维持动态平衡,这个动态平衡除了要求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正常之外,还有赖于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以及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对于健康人而言,血液凝血和抗凝功能维持动态平衡,但对于某些疾病状态,如像范阿姨这样植入人工机械心脏瓣膜者就需要抗凝治疗,让凝血进程稍微变慢一些。
华法林:用药剂量要求苛刻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使用的口服抗凝药中,华法林是最常用的维生素K拮抗剂,起效缓慢而持久,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可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心房颤动等的血栓发生。但是,华法林的有效治疗窗非常狭窄,服用时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也就是说,使用华法林时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剂量非常苛刻,稍微多一点儿会引起出血,早期可表现为皮肤瘀斑、紫癜、牙龈出血、鼻衄、伤口出血经久不愈、月经过多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威胁生命;而用药稍微少了呢,又没办法达到延长凝血时间的治疗目的。因此,每位服用华法林的病人都必须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此调整适应自己的最佳药物剂量。
简洁明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临床上检测凝血功能的指标有很多种。其中,最简洁明了的是国际标准化比值,其缩写是INR。这个比值使得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得的结果具备可比性,而且操作方便,只要从指尖或静脉采取少量血液,检测血液凝固时间,就能得出INR值。INR值越高,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越长。服药之后,如果INR低于2.0,就不能提供有效的抗凝疗效。但是,如果INR值非常高,则有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风险。健康成年人,INR值大约为1.0。静脉血栓病人的INR值,一般应保持在2.0~2.5之间;心房颤动病人为了避免血栓形成,应将INR值保持在2.0~3.0之间。当INR值高于4.0时,提示血液凝固显著延缓,有可能引起无法控制的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检测基因:个体化调节剂量
虽然INR值简洁明了,但服药治疗初始阶段测值可能波动较大,调整剂量的周期有时长达数周甚至数月,有可能造成病人发生血栓或出血风险。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对使用华法林的病人进行药物治疗预测基因(CYP2C9,VKORC1)检测,以快速确定华法林的使用剂量范围,保证疗效,减少出血风险。华法林最主要的代谢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2C9(CYP2C9)基因,华法林进入体内之后不会永远存在,就是会被这种酶分解、失效。而不同的病人,这种酶的浓度和效力不同,因而即使服用同等剂量的华法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也不一样。此外,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C1)是华法林作用的靶蛋白。在不同的病人体内,这种酶的浓度和效力也不同。
总之,目前认为,如果能清楚了解病人体内的CYP2C9和VKORC1情况,就能够更好地知己知彼,预测不同病人的华法林使用剂量,缩短达到稳定剂量的摸索时间,减少抗凝药过量发生,这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