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东北“一极两都·多元文化·黄金走廊”文化生态旅游模式研究

2017-03-20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上饶生态旅游东北

潘 华 华

(上饶师范学院 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赣东北“一极两都·多元文化·黄金走廊”文化生态旅游模式研究

潘 华 华

(上饶师范学院 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对旅游地文化资源发掘、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城市增长级和旅游产业链等相关理论,从文化生态旅游角度对赣东北三市“一极两都·多元文化·黄金走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表明,“1+2+19”三级梯度发展、发挥区域联动机制、申报实施主题特色旅游、高效整合四大链条是当前实现赣东北文化生态旅游强劲发展的四种重要方式与途径,解决好原态资源消耗、文化同化、产品内涵低、联动机制单一、定量指标体系缺乏和名片示范效应六大问题则对赣东北文化生态旅游全面纵深推进具有积极作用。

一极两都;多元文化;黄金走廊;文化生态旅游;赣东北

江西省政府2013年9月印发《关于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我省区域发展格局中“两翼齐飞”的东翼发展目标正式确定。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鼓励赣东北地区错位发展,形成“一极两都”的开放开发格局[1]。根据空间拓扑关系和综合发展情况,“一极”确定为上饶市,“两都”确定为景德镇市和鹰潭市。三市边界毗邻,山水相承,景区、景点地理区域相互靠近,具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为市场共享提供了良好前提。通过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旅游网络结构体系可实现区域旅游协同发展[2],“一极两都·多元文化·黄金走廊”是该区域在现阶段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做好联动效应的研究分析,对于打造赣东北文化生态旅游一体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背景条件

1.地缘优势明显,文化多元互融

该区是信江拗地、武夷山脉、五龙山脉、怀玉山脉和鄱阳湖平原的结合部,是赣文化、吴越文化和徽文化三大本土文化交汇融合的区域。根据不同方言使用人口数量的差别,位列前三的是:赣、吴、徽方言。而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亦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征。这些都使得该区域长期以来体现出多元文化交融并进、包容性强的特点,为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打下了基础。

2.“一极两都”城市群优势互补

上饶市旅游资源丰富,红、绿、蓝、古四色齐全,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旅游兴市”战略,旅游业在该市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中明确指出,上饶(含上饶县)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是跨省一定区域范围的经济、科教文化中心与综合交通枢纽[3]。这也意味着上饶成为赣第二梯队城市,为其担当江西东部经济增长桥头堡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陶瓷”和“航空”则是景德镇发展的龙头产业。景德镇正努力实现 “千年瓷都”复兴的伟大梦想,朝国家级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积极迈进。“中国丹霞·道教文化圣地”“中部区域中转枢纽”则是鹰潭市两大建设亮点,“世界铜都”美名远扬。三大城市各有特色,优势互补,为区域联动效应提供了优良前提。

3.环境质量优越,旅游生态资源丰富

该区位于东经116°41′~118°29′、北纬27°35′~29°56′间,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7°C~18°C,年均降雨量1700mm左右,年均无霜期为240~250天。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级可达300天以上,人类居住适宜指数高。悠久的历史农耕文化、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各类旅游资源赋存优良,为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核心竞争力。如以生态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而言,2008年发射的“神七”号航天飞船,就曾搭载了来自三清山的长柄双花木和秀丽槭等25类珍稀植物种子升空。

4.政府大力支持,文化生态旅游渐成主流

为有效整合旅游资源,谋求共同发展,实现旅游者及诸旅游要素的自由流动,打造无障碍旅游区[4],江西省于2013年8~10月先后出台《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西将上饶列为赣东重要增长极》《景德镇:以新阶段的新要求推动科学发展》《鹰潭:攻坚克难建世界铜都》等系列文件,对文化生态旅游都有相关阐述,各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尝试与创新,文化生态旅游必将成为该区旅游发展的方向。

二、赣东北文化生态旅游模式探索

1.宏微观相结合,梯度发展和质优点保护同步

(1)宏观上,“1+2+19”型3级增长级梯度发展,发挥辐射效应

增长级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1950年首次提出。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其本质在于,优先集中发展中心区域,然后逐渐向外围扩散,形成点与面结合的立体模式,从而带动整体水平提升[5]。就国家和江西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的要求的实际来说,上饶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以光学、光伏、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工业和作为第一位产业的旅游业都是增长的强大动力源,无疑最具备首先发展为增长级城市的条件,具备发展成闽浙赣皖四省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综合考虑其所处的区位、人口和历史发展等因素,景德镇市和鹰潭市可作为二级增长级发展。三市各自下辖的19个县级政府所在地则是作为三级增长级来发展。总体上来说,各级发挥相应的辐聚向心作用并向其下属增长级进行各种辐射,塑造出典型的梯度发展模式。

(2)微观上,强化文化生态质优点的保护

文化生态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6]。要善于辨析底蕴深厚和保存优良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逐个保护,进行有限度的开发,并将之串联成线带动附近区域的地区性文化产业,由点及线,由线到面,走点—线—面的发展战略。将各自景区的质优点在各自重点保护的基础上,以交通网络为依托组成精品旅游线路,再辐射至整个赣东北及周边地区。

2.培育区域联动机制,打造文化生态旅游黄金走廊

(1)河谷城镇群和交通干线沿线规划

2013年9月,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以上饶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科学规划,上饶市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城市规模进一步增大,第一增长级地位更为明显。具体而言:一是内陆城镇化。重点构建信江中上游“1+6”(玉山—广丰—上饶—上饶(县)—铅山、横峰、弋阳)、信江下游“1+2”(贵溪—鹰潭—余江)和昌江下游“1+2”(浮梁—景德镇—乐平)河谷城镇群(见附图)。二是百万人口县(鄱阳、余干等)和资源型中小城市(“亚洲铜都”德兴、“最美乡村”婺源、“博士县”玉山、“冶炼基地”贵溪)等要加速发展。三是依托京福、沪昆、浙赣、鹰厦等铁路沿线城镇密集带,统筹规划九景黄、景鹰、上武、上德等公路沿线城镇带。

(2)赣东北旅游圈优势整合

打造赣东北文化生态旅游圈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赣东北有世界自然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世界农业文化遗产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5处。总体而言,高端旅游品牌数量较多。与此同时,景区配套设施和景区间的公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着力打造以名山、名村、名教、名都、名湖为龙头的“名山名湖名乡村,奇峰奇洞奇瑰宝”的“五名”赣东北旅游圈,建成全国著名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 信江中上游、下游和昌江下游河谷城镇群建设示意图

(3)基础设施与外接通道“无缝对接”

2015年6月,京福高铁全线开通,上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高铁呈“十字交叉”的地级市(京福、沪昆),更是要积极发挥赣东北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尽快完成铁路电气化升级。同时,应加强与鹰潭、景德镇及闽浙皖的交通对接。

依托高铁和高速公路,其他通道建设也应逐步跟进。杭南长(合福客专)、九景衢、皖赣、鹰梅铁路是铁路四大重点项目工程;上饶至万年、广丰(赣闽界)、东乡至昌傅,鄱阳至余干至南昌等公路应优先发展。上饶三清山“4C”级支线机场将于2017年通航,这将极大提升赣东北航空运能。信江、昌江航道整治是水运运能提高的关键,同时,要积极对接长江水道,不断提升景德镇、贵溪等综合码头的软硬件设施水平。

3.申报与实施主题特色旅游,提升核心价值

主题特色旅游有利于凸显旅游资源异质性和不可替代性,增强旅游感受。结合实际,上饶可开展“西太平洋最美花岗岩”三清山、“中国最美乡村、深呼吸小城婺源”“游万年山水,品稻作文化”“秀甲江南——品铅山”“江南最后原始森林——千年风景铜钹山”“世界的龟峰,天赐的园林”“梦里水乡、候鸟天堂”鄱阳湖等主题特色旅游活动。景德镇可积极发展陶瓷历史寻访游、陶瓷文化品鉴游、自然生态游、历代建筑大观游、瓷茶源追溯游等,此外,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当务之急。鹰潭则可以天师道圣地游、鹰潭博物馆一日游、耳口上清冷水游、贵溪工业游、天然氧吧游、商务会展游、鹰上江衢(四省交汇)综览游等为代表,与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对接合作,大打生态牌。

4.高效整合四大链条,凸显整体优势

当今时代,整体优势效应远大于单个要素作用,赣东北三个子区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特色,采取联动机制,高效整合生态资源链、旅游产品链、文化产业链和市场资金链四大链条,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携手共进。

(1)生态资源链

生态资源向来是赣东北的优势资源,如何进行优势整合?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以“四山”(怀玉山、武夷山、黄山、龙虎山)和“两水”(信江、饶河)为线轴的片式生态屏障。2)生态功能区的保护补偿力度要加大,保护补偿范围既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也包括江河源头和生态公益林。3)加强森林城乡、绿色通道项目的实施和木材储备基地的建设。4)主要河道流域管理和水体污染防治并重。如贵溪冶炼厂周遭环境和乐安河重金属污染是环境整治的两大突破口,相应管网建设要跟上。5)加快建设鹰潭(贵溪)国家级矿产冶炼品牌基地,鼓励上饶打造“海西名城·鄱湖明珠”,景德镇则可借鉴杭州“六位一体”低碳模式,大力推行低碳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城市建设。

(2)旅游产品链

强大的旅游产品链必将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竞争力要素。江西省最新发布的3条黄金旅游线和12条特色旅游线路中,5条与赣东北有关。其中,黄金线1条: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线(赣北);特色线4条:峰林丰碑之旅(赣东北)、山湖瓷乡神韵之旅(赣北)、丹山碧溪之旅(赣东)、珍禽观赏·湿地考察之旅(鄱阳湖)。由此,我们可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将旅游线路重新编排为六大精品线路:1)景德镇—婺源—三清山;2)龙虎山—葛源—三清山;3)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德镇—婺源;4)广丰(月兔广场、铜钹山)—上饶(灵山、碧云峰森林公园、集中营)—弋阳(龟峰);5)上饶市—铅山(辛弃疾公园)、横峰(葛源)—鹰潭(龙虎山);6)鄱阳湖湿地科学园—鄱阳(芝山、风雨山)—万年(仙人洞、神农宫)—余干(康山、李梅岭)。同时,做大做强跨省合作品牌,如与武夷山、厦门(西部)、黄山(北部)、杭州西湖(东北部)等景区联合,切实构建无障碍跨省旅游区。

(3)文化产业链

文化产业应以创意决策为中心,使文化价值转换成为商品价值[7]。赣东北地区要发展文化生态游,就必须最大限度发挥文化的品位、特质、潜质等价值。赣、吴越、徽文化在赣东北交融汇合,其中鹰潭市主要通用赣语;上饶市区及邻近的上广玉三县居民因历史地缘关系大都说吴语,余下部分则绝大多数使用赣语;由于历史人口变迁,原本属于徽语区的景德镇也呈现赣徽文化融合特性,徽文化对于景德镇的影响为三市之首。由此可见,三市的文化差异很大,文化主题自然也截然不同,如上饶:“微风清韵古信州,山水富甲今上饶”;景德镇:“世界瓷都,艺术之城,生态家园”;鹰潭:“因道而名,因路而生,因水而灵,因铜而旺”。推崇特色文化服务,这样就为三市的联合宣传推介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异质性条件。以越剧表演为例,上饶德兴两地剧团跨界合作,博采众长,戏剧的本土融合性和根植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外,地方性文化精髓的推出、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具有鲜明的地方烙印,以增强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4)市场资金链

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终将走向统一推介和联合营销。2013年10月三市签署了《赣东北旅游合作发展联盟公约》,意味着赣东北旅游合作联盟的建立,资源共享、游客联票的市场旅游经济初见端倪。景区联票对于统一营销大为有利,使增加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度、把其打造成省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现实。随后依托联盟公约而出台的《赣东北旅游合作发展规划》也为政府间以及民间的合作提供了政策性保证。这些措施为市场资金链的构建和有序运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为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赣东北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中亟需解决的六大问题

1.原态资源消耗加快,应做好核心保护和全盘规划

文化生态旅游以文化景观为基础,包括享受文化生态和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及文化完整性两个方面[8]。文化和生态的双重含金量使得旅游这把双刃剑在保护各类资源的同时,也在无情地破坏着它们。由于要实现区域联动,人为化、规模化、景区化后的赣东北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必定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多文化生态景观和风俗都是在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间里才得以形成,一旦破坏了很可能就无法修复,无从补偿,这种不可逆性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要设置核心区、试验区和缓冲区,对核心区实施无条件保护,在整合资源之前一定要做严密精准的前期调研和试验区数据分析。可借鉴国内外较成功的做法,如四川省结合四川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情况,建立 “文化生态村”,是实现四川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9]。通过提升模式内涵及多维价值,然后依据运行的效果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自然会更贴近实际发展需要。

2.文化同化促使多元文化面临考验,措施保障要到位

本土各类文化的相互碰撞可能导致某些“弱势”文化衰退甚至消亡,本土“强势”文化和外来文化迅速蔓延也会出现“同化”现象。比如,赣文化历史悠久,文化人口众多,其普及就比徽文化和吴越文化更具优势。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导致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普遍渗透,地方性文化逐渐出现断层。比如,在婺源县城,长久以来人们日常交流都是以吴方言为主,而在本世纪初发展旅游后,越来越多的人都放弃了自己的“母语”,普通话迅速取而代之成为大街小巷的“流行语”。婺源浓郁的古徽州文化传统保存现状也同样堪忧。因此可见,联动旅游启动后,弱势文化的传承发扬客观上阻力更大。文化资源的特殊性,产生了难以克服的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矛盾[10]。要特别加强原有文化的协同保护,出台相应的对策措施。

3.文化生态产品组合科学性弱,要加大产品文化内涵挖掘

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增加关注度和美誉度,人造景观不断涌现,如婺源的古镇一条街(步行街)、文博路民俗街,景德镇的陶瓷博物馆、才艺风情表演、手工艺品推销和食品展览会等,目不暇接。像婺源县文博路民俗文化街建成有七八年了,现在却是一派清冷景象。市场经济发展促使区域边界效应淡化,交通节点、各景点、景区间开放性增大,文化生态交汇融合自然更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众多商家的最终目的,通常无法或不愿花太多精力深刻理解价值内涵,而带个人主观臆断将产品进行“组合创新”,产品失去了原有特征,游客无法真正体会到其魅力,没有真正获得精神层面的熏陶和享受。社会资本运用经济资本的投入,再通过文化资本,推动文化资本的发展,并获得经济利益[11]。在当前,物质层面的文化在不断加大比例,文化本身内涵则出现了不断削弱的现象。必须杜绝简单的“经济型拼凑”,政府要有更加严格的审核产品程序,必要时甚至要采取经济制裁措施。

4.原有机制基础薄弱,应积极打造立体化联动机制

只有市场资金链的区域联动机制是单一的。应当通过政府、开发商、当地居民和游客打造“四位一体”的集旅游、开发、保护、法律、制度保障的综合联动机制,尽力提供通畅环境,简化手续,做好分区分片导览和管理工作。要在政府层面进行磋商交流,提供政策保障,并就具体问题进行落实。联动门票所列项目要合理,要将精品龙头项目和一般项目串联,比如,有三清山和婺源景点的路线要注意适当考虑“龟峰”的加入,西太平洋最美花岗岩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最美乡村和丹霞地貌的旅游欣赏无疑会给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而且,这样既能保护像类似“龟峰”这样的弱势旅游资源,又不对鹰潭龙虎山的旅游业带来重创。

5.定性描述偏多,应组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文化目标体系

目前赣东北文化生态旅游规划较少,侧重定性描述,深入研究内在规律性的数据分析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原始数据本身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跨区域的数据资源难以共享,导致很多旅游规划评估都难以深入,结论也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多元文化目标体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是联动旅游,就要打开政府民间壁垒,加大数据平台的开放度,对三市各自的旅游情况加大调查力度,确保“有数据可查,有数据可用,有目标体系”。这样的文化生态旅游规划将更接近客观实际,是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6.“一城一片”名片示范效应不够凸显,应强化其不可替代性

实践证明,将城市的旅游宣传口号高度凝练,从而形成该市的旅游名片非常必要,因为这会对游客的旅游认知定位产生深刻的印象。三市的名片分别为上饶“山水遗产”城、景德镇“生态瓷都”城、鹰潭“道教铜都”城,自身特色非常明显。要继续加大各自优势项目的发展,景点景区的设计和主题一定要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切忌重复建设、拼凑借鉴。太多的文化景观趋同是非常不利于发展的,游客来过后认为没有必要去下一站类似的地方,联动效果大打折扣。如各种步行街、小桥流水人家、瓷都饭店等,都可建一精品而非处处开花,而且一定要和当地特色相结合,要让游客有新奇、不重复和单调的体验,有强烈的旅游动机,正是联动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四、结语

赣东北三市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共享、整体营销的联合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和规律。研究该区文化生态旅游模式有利于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协调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当前重点是对可能存在的六大问题的应对措施要未雨绸缪,切实落到实处。现有发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相信赣东北文化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将会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为江西省旅游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1]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3-08-23)[2016-10-10].http://www.jiangxi.gov.cn/zzc/ajg/szf/201411/t20141112_1095149.htm.

[2] 侯立春,黄建男,徐磊,等.赣东北旅游圈整合与空间合作发展模式[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1):78-80.

[3]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和《南昌大都市区规划(2015-2030)》的公示[EB/OL].(2016-08-08)[2016-10-10].http://xxgk.jiangxi.gov.cn/bmgkxx/sjst/gzdt/gggs/201608/t20160808_1282012.htm.

[4] 郭晓东,逯晓芸,侯佩旭.丝路沿线城市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J].开发研究,2013(1):61-64.

[5] 辛海鹏.增长极理论下河南省武术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9):110-111.

[6] 龙茂兴,王华.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探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生态经济,2013(7):102-104.

[7] 彭振坤.土家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构建中国武陵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经济走廊[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3):1-5,15.

[8] 文斌.基于系统视角的文化生态旅游和谐发展探析[J].生态经济,2012(9):132-135,140.

[9] 黄萍,王元珑.创建四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8):177-180.

[10] 刘少和,张伟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J].思想战线,2004 (3):122-125.

[11] 艾菊红.文化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和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云南三个傣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比较研究[J].民族研究,2007(4):49-58.

[责任编辑 许婴]

Analysis of the "A Pole and Two Cities ·Multi-culture·Golden Corridor" 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Pattern of the Northeast Region in Jiangxi Province

PAN Hua-hua

(School of History, Geography and Tourism,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is meaningful to the exploration,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tour spot's cultural resources.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theories of city growth pole and tourism industry chain, analyzes and studies, in a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three Northeastern cities'“A Pole and Two Cities · Multi-culture ·Golden Corridor” pattern and points out four important ways and paths that th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should follow the "1+2+19" three-gradient mode,bring into play the regional linkage mechanism, apply for and implement theme characteristic tourism, and efficiently integrate the four major industrial chains.The paper also refers to the solution of six problems: the exhaustion ofhe original resources, cultural assimilation, the low connotation of products, single linkage mechanism, the lack of quantitative index system and card demonstration effect, 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spreading and deepening.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of the Northeast reg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 pole and two cities; multi-culture; golden corridor; 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the Northeast region in Jiangxi Province

2016-10-11

潘华华(1980-),女,江西婺源人,讲师,硕士,从事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E-mail:paradisedog@sina.com

F592.7

A

1004-2237(2017)01-0103-06

10.3969/j.issn.1004-2237.2017.01.017

猜你喜欢

上饶生态旅游东北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大东北的春节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