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中后期猝死的原因分析

2017-03-20魏忠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
关键词:老年病心内科病因

魏忠英

(四川电力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猝死是突发急性病变引起的突然死亡现象。心源性猝死(SCD)是指距离最后稳定状态24 h内死亡或在1 h内突然发作。大多数SCD在到达医院之前就已经死亡,而发生在医院内的,心内科是猝死高发区,而且猝死的原因主要是SCD,SCD已成为心内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是SCD高危人群,病情已控制,快要出院,仍出现SCD的老年患者并不少见。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猝死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势在必行[1]。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患者,这50例患者都是老年人,都是在住院期突然发病,对这50例猝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患者,50例患者都是老年患者,都是在住院期突然发病,所有的患者入院时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入院后都接受了综合治疗。其中男性患者22名,女性患者28名,年龄66~85岁,平均年龄75.5岁。

1.2 方 法

对50例猝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生前的疾病状况,生活起居,对患者发生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

2 结 果

2.1 致死病因

这50例猝死的患者中,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而致死的为14例占总数的28%,病因是冠心病致死的为16例,占总数的32%,病因是高血压心脏病致死的有10例,占总数的20%,病因是肺源性心脏病致死的为7例占总数的14%,病因是急性心肌炎致死的人数为3例占总数的6%。详见表1。

表1 致死病因情况表

2.2 猝死时间

在白天猝死的患者有32例,而傍晚猝死的患者有12例,在深夜凌晨猝死的患者有6例。大多数患者是在住院3周~5周之后,病情相对稳定,突发猝死的。

2.3 死亡时的状况

患者死亡前情绪较激动的有22例,在睡眠中猝死的有6例,在用餐时猝死的有6例,在与人聊天的过程中猝死的有4例。在医院进行活动锻炼时猝死的有8例,在进行常规检查时猝死的有4例。

3 讨 论

心脏猝死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脏扩大的主要病理表现。一般认为心肌缺血、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和心室电不稳定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这些疾病与SCD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老年病病因学中有相似之处。这些一般疾病常伴有另一种老年病。心血管疾病是SCD的最常见病因[2-3]。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存在血栓形成的危险,如瓣膜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等出现血栓脱落,冠状动脉栓塞,可能直接导致心脏猝死。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病例均为病案,不能明确诊断是否完完全全正确。部分患者无特殊基础病,也出现了猝死和其他罕见的心脏猝死的报道,这些疾病如果不通过尸检,往往会出现误漏诊。罕见心脏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有明显诱因,紧张的心理压力事件是最常见的诱因。心脏储存在精细的神经网络中,它具有自主调节局部心律的功能,交感神经活动过高,不均匀,不交叉。心室及神经重构等均可引起猝死,心律失常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外科手术、药物治疗和潜在的心脏疾病有关。

调查结果表明:冠心病、心肌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肺心病和猝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结合了许多文献和自己的经验表明,在突然死亡之前,情绪和生理指标都有很明显改变。如负性情绪、情绪障碍、谵妄状态等情绪变化都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从而导致身体参数的改变。其中如高血压心脏病,心脏压力本身太大,再加上外来刺激。机体出现应激状况,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导致心肺功能障碍,引起疾病。严重者导致猝死发生。一般说来,心内科老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猝死。其常见原因是患者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脏局部电生理紊乱,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等。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改善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患者在医院中全程的生命体征监测。如果患者出现有血液供应不足的症状,就必须及时给予患者提供有效的心脏复苏抢救措施。(2)普及心脏复苏抢救知识,一旦发现立即就地抢救,如果出现心跳骤停、心室颤动等,则立即心前区叩击、体外心脏按压、使用电复律及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患者。(3)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加强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应用等。同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并保持不出现血压高、低起伏的情况等。除了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外,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电解质紊乱、各种休克也是老年患者突发的死亡原因。虽然许多患者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许多患者不听医生的指示,增加了他们的活动强度、活动时间,身体处于疲惫状态。此外,许多老年患者对一些不好的事情更敏感,情绪更易于波动。护士倾向于忽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因为他们更关心患者的生理情况。忽略患者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使患者的内心压力无法合理释放。因此,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注意休息,保持乐观的态度可以降低患者的猝死率。总之,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疾病都与猝死的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注意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监测动态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关注,制定详细、清晰的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的医从性和剂量调整、饮食干预、心脏康复锻炼、精神护理和对疾病的评估。告诉患者注意休息,减少过度锻炼,合理用药,从而减少心内科老年患者住院猝死的可能性[4-5]。

[1] 信淑媛.心内科老年病人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临床原因[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2):64-65.

[2] 贺 芳,洪 屹,朱兴彦.心力衰竭治疗热点问题探讨—访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李小鹰教授[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17(13):5.

[3] 阎卫民.心内科老年病人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J].蛇志,2014,16(2):37- 38.

[4] 杨建广.心内科老年病人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9):200-201.

[5] 刘 鹏,刘腾飞,黄 颍,等.交感神经与心源性猝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9):1003-1007.

猜你喜欢

老年病心内科病因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电视的病因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