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童话”引爆学生的数学灵性

2017-03-20郁斌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报大灰狼童话

郁斌

童话是什么?最普通的理解——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就嫌不够深刻,也不够深远。童话魅力的核心是幻想,这种幻想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的一种想象,是带有强烈的儿童个人情感色彩的真实性的想象,它可以幻化为一张小报、一种游戏、一个情境……当我们对童话的理解“放大”了,那么它的教育生命力也就旺盛了。童话是生活,童话是教育,童话是一种教育儿童的形式和载体。数学灵性又是指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数学智慧,这种数学智慧可以是知识技能、策略方法,也可以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数学智慧本身就潜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激活为学生能应用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在我们的“童话教育”研究中,“童话”是引爆学生数学灵性的催化剂,是我们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一、以制作精美的童话小报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是与生俱来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数学学习始终能保持一种积极性的情感,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情况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次次挫折,没有得到正确的引领,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吞噬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美好情感。而我们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对数学都有一种亲近感。如何解决好这种矛盾,我们如何教好数学,让学生学好数学呢?这就需要每个数学教师对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用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引领学生,潜移默化地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如:我们每年举办一次数学阅读文化节,其中有一项是制作数学童话小报比赛,这项比赛思维含量不高。正因为思维含量不高,才给了平时数学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机会,他们不能在正常的思维性强的地方和其他学生一比高低,但在这方面可以和其他的学生去拼一拼、比一比。他们会比一般的学生更精心地挑选题目,挑选数学童话、插图等作为小报的素材。实际上,在挑选的过程中,他们就是在进行一种数学学习。正是通过数学童话小报的制作评比,使这些学生对数学保持着一种亲近感。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难就难在对中等偏后学生的教学上,假如这些学生都能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就成功了。

二、以具体实在的数学游戏为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一种玩耍形式,根据我们的定义,它也是一种“童话”。如果说让学生在游戏和上课之间进行选择,我相信绝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游戏,因为它使人轻松,更使人愉悦。游戏不具有如课堂学习那样带有隐隐的强制性的特征,它比约束在课堂里的学习更自由、更轻松,向往自由是人的天性之一。因此,游戏天然地与学生有种亲和感、兼容性。游戏讲究的是规则,而课堂学习强调的是目标,按规则行事的心情是轻松的,而依目标学习的心理是紧张和有负担的。因此,我们将数学知识的巩固也延伸到了课间游戏中,并设计了一系列儿童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如在二年级学生学了乘法口诀后,为了巩固学生的口诀,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种游戏,课问学生们戴上头饰,几个学生自由组合围成一个圈,由一个孩子扮“大灰狼”,在圈的中间,其他学生在圆圈上。大灰狼顺着圈转,转到每个学生前面报一题口诀前半句,然后由对应的学生回答后半句。如果这个学生能正确地报出答案,那么大灰狼继续转圈圈,如果这个学生答不出或答错了,就被大灰狼抓出来表演一个节目。而在五年级学生学了“因数和倍数”后,游戏规则改成了由大灰狼出题,如大灰狼规定:从某某同学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从8开始按自然数的顺序依次报数,轮到3的倍数的同学不能报数,由后面的同学跳过这个数继续往下报。在游戏过程中,假如轮到报3的倍数的同学报数了就要出来表演节目。诸如此类,我们按照学生当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创编了很多游戏,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活动,引领学生去做这些游戏。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也将数学知识游戏化,真正地将数学学习、生活和游戏融为一体。

三、以创设形象的童话情境为依托。触发孩子的数学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做机械性的重复练习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因为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有意注意等心理素质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因此,让学生长时间地做单一性、枯燥的事情就觉得特别累,而且效果不佳。学生是感性的,常常是由感知触发他们的积极思维,由有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我们发现学生新学了一种计算,即使反反复复地练习,总有那么几个学生的计算会出错,而且你仔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容易出错的时间往往在后半节课。是不是他们的脑子不好使?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以及与他们交流后,逐步发现,实际上是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且即使注意力集中,也是一会儿的工夫?究其原因,这种单纯的计算对他们来说没有吸引力,没有吸引力就没有了注意力,没有了注意力,就出现了更高的错误率。由此及彼,其实其他学生也有这种现象。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我更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尤其是带有童话色彩的情境,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一般老师可能认为在新授课中是有必要创设情境的,便于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在练习课中往往忽视这一点,其实这正是我们低年级数学练习课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在教学中有意地创设一些童话情境,提高数学学习素材的有趣性,避免课堂学习的机械与枯燥。

如在学生学了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后,我们设计了“蚂蚁司令呼唤小蚂蚁回家”的童话情境练习。

师:冬天到了,小蚂蚁在为过冬做准备。司令发出命令了:“结果小于4000的蚂蚁赶快回家。”(如图1)

你能不算出得数,很快地找出哪些蚂蚁应该先回家呢?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回答略)不算出得数,你能很快地找出哪些蚂蚁可以先回家吗?

动画演示906x4、380x9、6x610三只小蚂蚁回家了。

师追问:9x510这只蚂蚁为什么不能立刻回家?(生回答略)

师:你不仅能做出判断,还能说出理由,学习数学就应该像你这样完整地思考、清楚地表达!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了估一估的方法,你能总结一下,我们是怎样估算的呢?

生: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百数,然后进行估算。

师:远处的两只蚂蚁接到命令也赶来了,谁——该先回家呢?(如图2)

师:看来估算的时候不仅要把三位数看成接近它的整百数,有时还要看看是比整百数多还是少,从而做出更精确的估计。

师:还有一只小蚂蚁也想回家,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如图3)你是怎么想的?5为什么不可以呢?

师:经过小蚂蚁们的辛勤劳动,为度过寒冷的冬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他们的智慧也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之上的。没有童话的童年是惨淡的,正是那一张张小报、一个个游戏、一幅幅童话情境……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思维力,丰厚了学生的文化气质,引爆了学生的数学灵性。

童话是美好的,它将与学生的数学灵性共生。

猜你喜欢

小报大灰狼童话
Should I Go on a Diet?
走进数学
大灰狼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智斗大灰狼
脑筋急转弯
居高临下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