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3-20张增玉马明杰
张增玉 马明杰
摘 要 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途径:在生活中探究学习;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 创新学习能力 创设和谐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101-02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新的挑战,要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更新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家的立足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从学生的学入手,让学生学会思维探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才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能力,促进创新学习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方式
一方面,我们要运用课本,从选材、立意、布局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每一课时,要细心挖掘里面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特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和开发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新性品质。比如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形成了大量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运用时能够信手拈来,自由运用各种修辞、名词佳句等,在写作上有所创新。
另一方面,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在生活中探究学习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创新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参与实验展示台、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活动外,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校园,切实感受大语文的环境,突破狭隘的“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束缚,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中,开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地、自觉地学习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去体验,认识到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理性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大胆想象、善于求异”的创新能力,勤于操作、敢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得到恰到好处、最大可能的培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开掘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
(二)創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习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认知学习心理。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愉悦感,学习积极主动,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呢?1.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创新。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不会到认知,涉及到非智力方面的动态活动。因此,教师要使课堂学习充满智慧的挑战,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开放性的吸纳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才会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才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很多教师习惯了一言堂的教学,认为学生学什么由教师来决定,如果超出了教师教的范围,就认为学生不听话。导致了学生被教师牵着走,被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即使学生出现了错误,也不要一味批评、讽刺和挖苦,要允许他们出错。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语曰:“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的效果往往与对教师的喜欢与否有关。会因为对教师的喜欢而有学习的兴趣,反之,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差。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