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设计预习案,促进学生自主先学

2017-03-20陆裕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

陆裕仲

摘 要 “学讲方式”教学对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效果显著。对于物理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来说,如何有效的进行自主先学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结合《摩擦力》的教学,具体探讨了预习案编制与使用的一些初步的做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99-02

“学讲方式”教学模式在我校推广以来,我们发现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在实施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学生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实施“学讲方式”教学的有效保证。如何使预习落到实处呢?

一、明确的预习目标

学生明确了预习目标既可以在课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也可以在课后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制定学生本节课的预习目标。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可以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2.通过探究,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体验这一方法。4.会用正确的方法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5.能够了解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合理的预习问题设置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将预习流于形式,关键原因在于学生不了解如何操作以便于达成预习预习目标。要想真正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要求教师将预习的任务以具体可执行的方式出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预习的具体内容,达到的程度,教师对一些学生可以完成的家庭实验予以指导,对于难度稍大的预习题可以标上记号作为选作预习题,满足基础较好同学探究的欲望,同时保护基础较差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指导学习小组的组长利用预习与提示检查本组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预习出现困难的同学,带领本组学生进行帮助。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可以确定如下预习提示:

1.對53页第一段的问题做出回答。2.按照图8-26做一做,说出你的感觉。3.说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举出两个存在互动摩擦力的例子。4.你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你准备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5.你认为增大摩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减小摩擦呢?

三、强化实验指导

物理实验的课前预做是自主先学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在课前将学生带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是不现实的,要突破这个难题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自选家庭器材进行实验。使用家庭器材虽然不如实验室器材精致,不容易得出精确的定量关系,但是也容易给学生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容易产生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学生具体实验方案不一,所用实验器材不同,但是实验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预习案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教师一方面要针对实验考虑到所有有可能用到的器材,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有可能会想到的实验方案,针对学生可能的方案做准备,在导学案上予以必要的指导或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引导。当然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或独立发挥的空间,避免将实验的器材、方法固化,

在本课的预习中,如何比较摩擦力的大小是预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预习题第4题的下方教师可以给予如下的指导。

思考:(1)阅读教材信息快递了解如何测量摩擦力,想一想家中有哪些物体可以代替弹簧测力计?(绳子、橡皮筋、弹簧)(2)家中有哪些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是不同的?(3)哪些物体便于放在平面上拖动?(4)改变压力的大小是更换不同的物体好还是采用其他的办法?(控制变量)(5)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何控制变量?(控制哪些量相同?哪些量不同,如何改变才能做到?)

四、预习与检测

教师将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掌握的内容编制成简短的检测题在课前或上课之初进行检测,就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便于将检测的结果作为小组评价的依据之一,促进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是教师二次备课和调整上课思路的重要依据,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可以围绕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等的探究等设计预习检测。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