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随笔 大启发
2017-03-20陈敏敏
陈敏敏
作为一名没有经历磨练的年轻教师,开学始我向教研组长表达了想要多历练的想法。感谢组长的用心,没多久我便接到了任务—校际组团交流课。这次交流课备课经历,让我感受颇深,深受启迪。
一、“拿来主义”不可取,上好课当先备好课
接到通知的当天晚上我,琢磨着离开课还有两星期左右,后面单元相对比较独立的也就只剩U7了。便找来了一份现成的课件,看完立马被它精美的设计、精彩的活动给吸引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Chinese Festivals,课文分段落介绍了中国四个传统节日。在这份课件里每个故事精讲后都有一个巩固活动。如让学生发email给远方的朋友,接受国外记者的采访等等。这么一份吸引人眼球的课件,不用白不用!接下来就简单了,熟悉课件,根据课件写好教学设计后,便等着在青蓝团组内说课。
说课那天,我对“自己”的课满怀信心。由于课件包含了40多张幻灯片,说课时我不得不加快传输与播放速度,飞快地切换画面。如此快地节奏,问题出现了。同组的老师还没反应过来上一个活动的设计,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那些我看来“精彩”的活动还没开始,说课时间已远超20分钟。我背后开始冒汗,越冒越多。说课的时候都播放不完,学生怎么来有效开展活动,孩子们却只能走马看花。难道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说课后,组长的微笑着问我:“你觉得这课难吗?”这一问,犹如“五雷轰地”!我这是备的什么课?!我只是“拿来主义”,却没有去深入备教材本身,没有备学习的主体——我的学生们。
我深刻认识到,要想上好课,必先备好课,备自己的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其中备教材我认为可适当参考同行经验,而学生和教学设计必须是自己的。只有教师自身最为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們的只是准备,知道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只有教师自己可以做到对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而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后,才能备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同时确保自己能顺利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
本单元Story time以四个场景呈现了四个中国传统节日。场景一是Liu Tao一家过春节;场景二是Liu Tao,Su Hai,Su Yang,Mike四位小朋友在吃粽子、看龙舟赛,一起过端午节;场景三是Yang Ling一家过中秋节;第四个场景是Su Hai一家在庆祝重阳节。节日的介绍主要围绕日期、活动和食物三个方面展开。基于对自己班学生的了解决定,孩子们最为熟悉的春节,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先free talk。让孩子们先自由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春节,然后再来看看课文里给我们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初步感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节日时会从哪些方面入手。课文的四个节日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接下来一一介绍其他四个节日。这一次我先动笔开始写教学设计,再设计PPT。这一次我不再被PPT牵着鼻子走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主导、学生为主体,PPT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已!
二、教学重点并不等同于难点,无需同等“用力”
由于节日里涉及到月份单词,且都是新词。我便在导入时设计了歌曲欣赏—Months of a year,自然导入月份。最初的我的想法是将每个月份单词连同他的发音同步呈现,主要是想着这些月份都属于生词且属于本单元重点。课件设计好后请组长指导时,组长反问了我两个问题:“1.这个环节你是让学生听还是读?2.月份单词是重点,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点吗?”这两个问题一下把我问住了。这个环节我本意是让学生跟着我说,却又让他们听。任务指向不明确,学生可能根本不明白该如何参与。最后我将音频同步改成了触发器。后来事实证明上的那天学生仅仅在January和February两个词出输出有困难,触发器点击听两边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建构范式,使学生乐读乐写
基于之前对重难点差异的认识,将四个节日信息采用了不同的分层阅读方式。
基于对熟知的春节片段的阅读,学生已初步认识到了解一个节日大致从日期、活动和食物三方面去了解。短语dragon boat races这个短语动态感知会更有助于学生去记忆,于是我们决定让孩子看视频来初步认识这个节日。观看后让孩子试着自己去划一划这个节日的日期、活动和食物。前两个传统的学习过程,已让孩子们明白了,我们去了解一个节日的时候,通常试图抓住哪些关键信息。阅读下面两个节日前,先让学生自己归纳介绍节日所涉及的这三个重要信息。接下来的两段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了。如果两段都是自主学习,其一信息量大难以消化,其二孩子没有了交流的动力可能会缺乏兴趣。这个环节让孩子分别阅读中秋节和端午节的段落,然后交换信息。有了交换信息这交际目的,孩子们在读书会注意抓信息点。最后share的过程,他们已经可以做到向别人介绍一个节日了。
四、创设情景生活化,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前那个晚上一夜辗转反侧,不是因为紧张,而是觉得还有哪里可以改的好一点。模糊又清晰的大脑,突然灵光一现。第二天是4月1日愚人节,这么好的导入,我还费什么周转说生日说到十二月,再说到十二月的圣诞节。作业里的email为什么让学生发给一个杜撰的陌生人,直接发给我好了!一个个小点子,像灵光闪现在我活跃的大脑中。学生的踊跃举手,最后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时的顺畅,课后老师们的“导入的非常自然”,以及当晚我收到的32封邮件,这一切,让我明白情景的真实化与生活化是多么重要!真实的导入,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生活化的任务,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动笔意愿。学生都表现的有话可写,有话能写。
最后,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听说在前,读写必须紧跟其后。而在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提升过程中,备课在前,反思必须紧跟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