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忆成散记 妙音绕心间
2017-03-20周明启
中国收藏 2017年2期
周明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些困难的岁月里,花一块钱去听京剧是很奢侈的事,那时候的一块钱能买很多东西。家父便是这“少见”的一员,笔者也在幼时同他一起去听京剧。父亲当时常说:“有钱就听梅兰芳。”虽然,梅兰芳大师在他的心目中就像太阳那般耀眼。
笔者从小也喜欢梅兰芳大师,后来搬家到德胜门,和梅兰芳故居相邻,有幸结识了梅葆玖先生,也有幸和他合影,更有幸获得了他的题词。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又结识了马连良大师的弟子,此后便开始注意收集这些大师们的照片,特别是原版照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藏下来的照片在数量上虽说不多,却也都实属难得珍贵,可以说是笔者对京剧热爱的结果。
上小学的时候,笔者的一位语文老师是个爱唱戏的天津人,而自己当时也爱唱戏。受这位语文老师的影响,笔者喜欢唱裘派,像《二进宫》、《赤桑镇》,还有《搜孤救孤》等等。那时候上小学三年级,有同学会唱梅派,我们有时候还会合戏。当时这些娃娃有唱青衣的,有唱老生的,笔者唱的是花脸,更精确地讲是叫“铜锤花脸”。这是裘派的特殊名称,得名于花脸手持的两个大锤子,讲究字正腔圆,味道浑厚,余音繞梁。笔者的一位小学同学后来在五年级时还进入了专业的京剧团。
略作回忆,接下来便同大家分享笔者收藏的老照片和老唱片,在新年伊始,重温上世纪的一段传奇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