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03-20吴磊林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教学

吴磊林

摘 要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个人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二是鼓励大胆猜测,培养求异思维;三是引导构建个性品质,培养创造精神;四是适时揭示知识内涵,培养能力意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63-02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个人在从教小学数学二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学习不是单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力状态,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动力,激发求知欲望。使之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小数性质时”,我出示一道题:“先在黑板上写2、20、200三个数字”问学生:“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三个数连起来?”顿时学生议论开来。有的说:“分别在数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分别在数后面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还有的说:“在数的后面加上分米、厘米、毫米,可得2分米=20厘米=200毫米。”这时为进一步深化问题的实质,问道:“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下面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这一下更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经讨论,学生提出了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这时我又问,像2、2.0、2.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相等呢?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回答道:“2在个位上,十分位上没数可用0表示,百分位数也可用0表示,而数的大小没有变,所以2=2.0=2.00。”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正确的说法,学生更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小数性质内容的学习上了。

这里,我设置的问题,并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进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鼓励大胆猜测,培养求异思维

一个科学家发现知识取得成果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凭借直觉提出各种猜测进行实践验证、揭示知识规律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猜测,发表不同观点和独立见解,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使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完“三角形的分类”后,我拿出一个装有三角形的信封,使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是钝角或直角时,学生判断是钝角或直角三角形。而当露出锐角时,学生一致认为无法确定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这时我可以问:“为什么无法确定?”大家说出了理由,我给予肯定。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这是一个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话,那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理由是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因此底角只能是锐角。现在它的顶角是锐角,所以能肯定它是锐角三角形。讲得多好呀!我适时大大地表扬了这个学生,话锋一转,又说:“你怎么就能肯定它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顶角呢?假如是底角,那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请同学们课后讨论讨论。”

这样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而且鼓励指导了学生的大胆猜测,培养了求异思维。当然,有时候猜想难免会有错,但我总是发掘错误猜想后面隐藏的正确性进行表扬,保护学生大胆猜想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引导构建个性品质,培养创造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应量多些。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个性的体现过程。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学生健康学习的重要保障,是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切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进步增加成功机会,建立自信心;对权威论断敢于质疑,培养其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生分成几组,有意识地让学生计算,4€?、28€?3,学生计算时发现总是除不尽,而且商的各数位上的数总是不断地有规律地重复出现,于是心里充满了好奇、疑问。这时,我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这两道题總是除不尽?”“为什么商当中总是重复出现这几个数字?”……我指出这样的数叫循环小学。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疑问,给循环小数下定义,让学生根据定义“创造”出一些循环小数互相判断。这样教学,使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学中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四、适时揭示知识内涵,培养能力意识

在学生揭示知识内涵过程中,我注意在知识的连接点提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伸长点”的顺序展开,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形成。

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我开始先出示两道复习题①20:4=( )€?=40€鳎ā。?5:( ),②==在学生解答后,提问:“这两道题的根据是什么?(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把第一道题除法算式改写成比的形式?”学生写出===后,提问:从这道题比的前项和后项有什么变化?当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有没有变化?比的后项能否为零?为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比的基本性质?通过一串有联系的提问,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索的状态,直至自己得出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这样做不仅以旧知引入新知,自己得出结论,并且把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出来了,形成相关的知识内涵,从而培养学生能力意识。

总之,要在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不惟上”“不惟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想得妙。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使小学生潜藏极大的智慧得到充分挖掘,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