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2017-03-20黎明
黎明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28-01
有效性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而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操作实验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正确而清楚的认识。作为科学老师,我常常在思考:怎样增强科学实验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习。通过近两年的摸索,我总结了几点方法,归纳如下:
一、课前精心准备,选择生动有效的实验材料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实验活动组成,一个个实验活动需要一份份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有结构的材料就是经过精心设计有丰富内在联系,蕴含某些关系和规律的教学材料组合。好的实验材料能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在讲授《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时,我先布置学生根据书中的图片和要求准备材料,他们准备的有锡箔纸,透明塑料纸,泡沫塑料,透明饮料瓶,易拉罐,大小不等的纸盒等等。我根据学生所带的材料分成小组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热水器,并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检测,让学生亲自体验什么样的材料是适合做太阳能热水器的有效材料。我认为,科学课实验材料的精心准备,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准备,而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准备好的材料。科学老师提前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材料,让课堂实验更加丰富。
二、课中精心指导,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决定学生探究的范围和程度,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思维地做实验。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会指导实验小组合理分配任务,指导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提出质疑,指导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相互交流,指导组长正确填写实验记录单。小学生做实验,若不是带着教师的提问,带着教师提醒注意的事项,那就可能是没有收获的随意地“玩”。所以,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走进他们,时时关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发现创新及时鼓励,让学生实验更有兴趣,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在制作各种各样的桥时,我精心指导学生,谁绘图?谁剪裁?谁粘帖?谁展示介绍?每个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了精美纸桥的制作,展品增添了他们的成就感,对科学制作更有兴趣。
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增强学生体验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只有体验和实践,才能有所创新。学生首先提出质疑,再操作实践,最后得出结论,是一个完整的说服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所以,我尽量把学生分成小组,而且成员不多,让每个人在实验中都有机会操作,不是老师一人做演示实验简单代替学生操作。介绍制作潜望镜的过程:我自己用牙膏盒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学生们觉得很有趣,我把这个课外的任务带到了課堂,精心指导每个学生制作,让他们体验动手的乐趣,并给制作很好的同学奖励,课堂气氛很活跃。虽然有些分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比如使用酒精灯会有安全隐患,加热时烧杯试管容易损坏。但是如果只是老师演示学生不参与,他们便永远不会使用一些实验仪器。所以实验前老师强调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必要的,尽量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逐步进步提高动手实验能力。
四、增设随堂实验,开展课外实验探究
著名的教育学家朱元正教授说:“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科学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中也有很多随手可得的器材为我所用。比如用透明的大塑料瓶做漂亮的生态瓶,用方纸盒和筷子做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我平时常常搜集一些看似废弃的东西,在科学课堂上却能信手拈来,也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收集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饮料罐,牙膏盒,布条,扣子,牙签等。除了增设随堂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我还鼓励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真正把课堂设计付诸实际,需要热情和耐心。比如做一个生态瓶,仅仅在课堂上设计制作了生态瓶是不够的,课后还要每天关注生态瓶内生物的生活情况,做好观察记录,为动植物更好地生活创设条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那些课外继续实验,有强烈探究欲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这样,科学实验的真正有效才能得到落实,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总之,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实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一定会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摸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精彩纷呈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一步步前进。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