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探微

2017-03-20王鑫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商鞅三省课标

王鑫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21-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功夫下在课前,组织落实放在课中。备课必须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仔细推敲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环节的组织上要做到高效严密,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在目标的检测上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一、科学处理教材,创造性使用教科书

初中歷史教材按专题编写,每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内容精练,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首先要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充分把握课标、理解教材,利用教参,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确定探索性教学活动的亮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处理。比如中国历史虽然长达五千年,记那么多那么细没必要,大的王朝顺序、重要的制度名称、重要的机构和官职名称,记住一些就可以。例如三省六部制,关键是理解三省运行机制,那么三省的名称就必须知道,六部吏、户、礼、工、刑、兵也好记,职责不必强求记全。

二、创设学习情境,再现历史事实

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合理创设情境,历史教学情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个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再如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学生在探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时,总有点全面。学生一般会认为火烧赤壁是战争成与败的关键,而忽略对主观原因的分析。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可以安排一次角色扮演活动,挑选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曹操、周瑜、诸葛亮,表演赤壁之战前的一个片断。这个角色扮演活动效果很好。因为历史角色的台词把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融于人物对话和身体语言之中。学生们也喜欢参与这种“穿越历史”的活动,同时也有展示机会,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把曹操的自负、轻敌,也把孙、刘的联合、同舟共济积极应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三、用好图文史料,丰富学习内容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课本插图,增强记忆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例如,在“商鞅变法”教学中的商鞅舌战图,是反映该变法艰辛的最好实例。对此,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进而练习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问题,可起到追古思今的作用。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商鞅三省课标
赞大别山三省五市新田园诗大赛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