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2017-03-20侯静

教育 2016年44期
关键词:绘本老师孩子

侯静

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别像老鼠逃跑似的,看看你的周围,要敢于开拓自己的天地。

——《死亡诗社》

蓦然回首,我走进教育这片天地已经将近二十个年头。刚入职时新鲜、兴奋、忐忑,全身充满了激情,我在拼搏,我在进取,我在收获……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在不断地成长。我担任了语文备课组的组长,近十年学生的成绩基本上是年级第一,即使在全县排名也基本上是第一、第二,我们组的老师开玩笑说我是神话。可是我的内心却越来越焦躁,我已深深地感觉到自己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成为了一潭死水,浓浓的职业倦怠感包围了我。身处其中,矛盾的我在挣扎……

2016年7月10日,我在学校的安排下,来到美丽的龙城——山东诸城,参加“萤火虫之夏(2016)暨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第五届研训营”。来之前,我猜想这次可能和我以前参加的一些培训差不多,听听报告,记记笔记,顺便游玩。可是我错了,这次培训就像是一场飓风,把我带到了一片新天地,又像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的人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降落人间的精灵

第一次听到童喜喜这个名字,是从儿子的口中。一天儿子回到家里,告诉我:“童喜喜要来我们学校参加公益活动,给我们学校赠书。她是一个童话作家。”我当时觉得童喜喜真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喜欢公益活动、喜欢孩子的童话作家,但也仅此而已。而在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第五届研训营,在诸城龙源学校的报告厅里,我看到了更多面的童喜喜。

在点评姜蕾老师的听读绘说现场课《小绿狼》时,喜喜抛出了两个问题:“小绿狼为什么变?小绿狼怎么变?”这两个问题一下子抓住了绘本的精髓,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解决了《小绿狼》对孩子的价值所在。其实何止是孩子,这两个问题也是在拷问我们成人“为什么变”“怎么变”。喜喜还针对故事结尾的逻辑合理性,提议问这样一个问题:“你同意作者的选择吗?”这体现了喜喜的批判性思维,并且她还写文章提醒大家:“在阅读中,请你们善待孩子们的为什么。请务必记住,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才是阅读的真正价值意义之所在。”“孩子们阅读再好的经典,不是为了跪拜在经典的面前,而是为了创造新的经典。”这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针对管建刚老师的公开课《陶校长的演讲》,喜喜提出:“让孩子显得聪明,不要显得你聪明”“永远不要告诉谁,谁是最正确的、最对的。”让我深深体会到喜喜的目光是那样敏锐,她的内心是那样柔软,她对孩子心灵的呵护是那样自然而然,没有刻意,也不谈什么高深的理论,那是从她的骨血里渗透出来的,她是天生的教育者。

晨诵是新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弗罗斯特坚信“诗歌是在重要的方式上影响人们心灵的手段”,这些都是对诗歌的高度赞颂。“有诗,沉重的身体变得轻盈;浮躁的心情变得平静,忧郁的思绪化为轻燕;烦躁的脑海得以安宁。”现实的压力确实是巨大的,但是诗歌提供了一种抗压力,把试图吞没和消除个人的外部力量推回去。当我们阅读诗歌的时候,我们在倾听静静的小小的诗歌声音,这个声音和庞大的文化喧闹和社会的爆炸声形成强烈对比。在《新教育晨诵的发展与践行》讲座中,喜喜告诉我们“晨诵是浪漫的感知”,要注重晨诵的仪式感,让生命在场,体会诗歌的艺术性,让学生用心感悟诗歌的精神,并传承下去,“抛出问题,却不必解答,让学生用生命去感悟,而不是你们的教导”。喜喜还特别强调在晨诵时,我们要把真、善、美传递给孩子,把孩子向乐观、积极、向上的方面引导。比如:在《增广贤文》晨诵中,针对“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的理解,喜喜谈到了自己的建议:如果学生同意这个观点,可以引导学生让我们都以真心对人,以真心换真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学生不同意这个观点,应大力表扬学生的善良等等。总之让晨诵课在真的、善的、美的氛围中,给孩子以情感的熏陶。

在培训营开幕式上,有人说喜喜是女巫,也有人说喜喜是女神,可是我却认为喜喜是降落人间的精灵,为教育而生的精灵,为孩子们而生的精灵……

来自大西洋的飓风

干练、耿直、犀利、一针见血,是郭明晓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将近60的年龄,却在她身上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即使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声如洪钟,迫使喜喜和蓝玫不停地提醒她注意身体,可她仍然转眼即忘,全身心沉浸于新教育的事业中。

绘本是新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板块。在国外,绘本阅读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大陆,对绘本的认识与绘本阅读的实践才刚刚起步。郭老师用精心制作的幻灯片,一步步地介绍绘本阅读的“听”“读”“绘”“说”,并且让我们不要拘泥于模式,“流程规范,方法万千,以学定教,探索创新”。绘本是“生命的完整表述”,绘本阅读要“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绘本课上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状态掌握讲故事的节奏,在读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始终保持一种节奏,在读书中自居,分角色应是一种身份,不要在角色间跳来跳去。要保持故事的完整性,用图画去呈现故事,以涂鸦的方式而不是画画的方式把后面的故事画出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发挥了孩子的想像力,然后在绘的基础上说,记住了故事就记住了一切。

第五届研训营一共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专业研讨”,而这一环节,留下了诸多的精彩:思维的碰撞,大胆的质疑,激烈的讨论。老师们畅所欲言,小组间你追我赶。这里有笑声,这里有掌声,这里有争吵,这里有感动,这里有收获……而这一切,郭老师功不可没。她不虚伪、不做作、不拖泥带水的语言和行事方式,影响了每一个人。“只说你独特的方面,别人说过的不要说”,“过”“过”“过”的声音不断地在会场响起,没有客套,不拐弯抹角。“高效”两个字在她身上很好地体现出来。

几乎每一场公开课过后,评课环节都是颂声一片,更不用说专家的示范课了。可是郭老师让我为之一振。本次研训营安排特级教师、苏州教育领军人物管建刚老师上了一节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对于管老师的写作指导课,我神往已久,极是期待。课上管老师风趣幽默,亲切自然,小细节蕴含着大匠心,学习方法、知识技能在不经意间浸润着孩子,影响着孩子。一节课过后,掌声一片。即使午休时间,我仍在和同行的杨老师谈论着管老师的课,赞叹连连,敬佩不已。可是在下午的评课环节,郭老师却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真真正正地把工作做到了實处,而不是走过场。

飓风,一种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具有惊人的能量。而郭明晓老师就是来自大西洋的飓风。

温润端庄优雅的蓝玫

如果说郭明晓老师是飓风,那么蓝玫就是细雨。现任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执行所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蓝玫,端端庄庄地站在那里。我的脑海闪过一个念头:“她就是‘端庄优雅的代言人。”

蓝玫老师正用标准、温润、柔和的话语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家校有路,心桥可通”。蓝玫老师在这次讲座中给我们带来了三件法宝:“用尊重唤醒、借故事走进、以专业引领”。

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要多问问自己,我们和家长的目标一致吗?没有什么是靠彼此尊重、用心沟通解决不了的。我们要有办法让父母看到我们对孩子的用心,看到我们为了孩子而做出的努力。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曾经也有一位学生成绩下滑、行为叛逆,经过和家长的沟通,发现学生、家长和老师、学校之间有着太多的不理解。后来经过沟通,我让家长看到了我们对孩子的用心,看到了我们为了孩子而做出的努力,家长理解了老师和学校的工作,于是主动配合,终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个孩子的成绩也突飞猛进,中考时以全县第六的成绩被衡水二中录取。

蓝玫老师讲到: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只是协助其成长,把孩子当成人,把自己当成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简简单单的话语却值得我们去深思,去践行。

沁人心脾荷香远

黎志新,一名来自广西百色高级中学的高三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在博客中自我介绍道:“一个平凡普通的语文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书之余读书,口耕之余笔耘,二十载杏坛耕耘路,二十年春秋笔墨情。”寥寥几笔写尽多彩人生。

为了家庭,为了理想,她远离了家乡广西,来到繁华的广东。几年之后,她又谢绝二十五万元的年薪,回到了广西。用别人的话说:她以广东省状元开头,又以市状元结尾,可谓是圆满。因为她所带班的成绩一直很好,有人称她为“应试教育狂徒”,也因此,使她从不敢公开承认自己是新教育人。但是面对高考的压力,面对学生、家长、领导的质疑,她仍然暗暗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在夹缝中谋求生存。

每天五分钟的晨诵时间,给沉重压力下的高三生活,注入了丝丝活力,“每日一诗”唤醒了每一个清亮的早晨。繁忙的工作之余,埋头作诗,月末的集体生日会,以书相赠,用诗祝福。期末书单盘点,串珠成链。点点心血,结出累累硕果,全国高中征文比赛,黎老师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所获得的奖项,占总奖项的六分之一强。2016年高考,她的一位学生成为语文单科状元。一切不用多言,新教育和学生的成绩并不矛盾。

“班”有诗书气自华,这只从高中校园里飞向田野的萤火虫,戴着镣铐跳舞,舞出了炫目的风采,也让我看到了希望所在。

特立独行的管建刚

在当下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一直是为众多语文老师所头疼的一大方面,如何搞好写作训练,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管建刚老师却剑走偏锋,毅然踏上这条偏僻且布满荆棘的道路,执著地走下去,十年磨一剑,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并获得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诸多荣誉。

作文一名语文老师,作为一名头疼作文教学的语文老师,我对管老师神往已久。这次能够近距离现场观摩管老师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我自是珍惜万分。支起耳朵,用心地听,仔细地记。课前的问好,询问男女生人数,男女生的PK,预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引领,朗读技巧点拨,通过情景教学理解词语,通过对写作顺序的梳理,理解作文的构思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管老师的写作教学理念,匠心独运。

虽然,课后管老师提到因为是公开课,有一些环节不得已而为之;虽然,郭老师提到课堂的高效问题,但瑕不掩瑜。或者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虽然一些环节在这节课并不是特别必要,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而让学生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也许比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纵观管老师的成长之路,赞誉和质疑交加,但是管老师坚持走自己的路,就像一个特立独行的行者,在“指向写作”的道路上,越行越远。即使管建刚老师的成长之路不可复制,但他的努力,他的执著,他的教学理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孩儿气与理性兼备的李西西

歪着头,鼓起腮帮,举起拳头,放在耳边,向着喜喜做着轻轻挥舞的动作。呵呵,原谅我描绘下李西西如此私底下的行为。只因为我看到了那满满的童心,一个拥有如此气质的男人,他的内心一定是一片澄澈。

电影是我的最爱,我一直认为好的电影就是浓缩的精华,一部电影就是一幅小型的社会画卷。李西西老师的《家庭电影课》讲座,引起了我的共鸣,正如法国教育部顾问、当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所说:文学和电影都是学校,是课堂。人们可以在观赏电影中学习语言,感受人性的复杂,其实也是在以另一种形式阅读社会。电影被人们称为除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之外的“第七艺术”。在电影中,恰当的音乐、精美的构图、高度凝练的情节、激烈的矛盾冲突、典型的人物形象,在演员的演绎下,营造出一个更能触动人心的氛围,发人深省。而对于孩子,尤其是一些不爱看书的孩子,可以先陪孩子看由经典的童书改编而成的电影,引导孩子积极思考,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再开始让孩子读原版的童书,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爱上阅读,感悟世界。

“一部好的电影,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李西西一个有着理性幽默的大男孩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方式。

完美教室的缔造者

教育不是抽象的,它就在一间间具体的教室里,有着具体的老师、具体的学生、具体的课程、具体的生命故事。所以,教育也应该从一间具体的教室开始,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硕果老师向我们诠释了如何缔造一间完美教室。

毛毛虫班、蜗牛班、百合班、丁香班……一个个班名、一枚枚班徽、一面面班旗、一首首班歌,无数个焦作市新教育完美教室的实例,让我们赞叹不已。在欣赏的同时,对那些为了教育无怨无悔、不断提升自己的老师们,又心生敬意。“谁站在教室里,谁就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朱永新教授的这句话道出了沉甸甸的责任。“成长的力量源于人的内心”,张老师用事实告诉我们要有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要不断地钻研,才能不断地成长。

因为受多种因素所限,可能打造不了像张老师所说的完美教室,但我可以做各种的变通,就像黎志新老师的五分钟晨诵一样,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创造别人生命中的奇迹,也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奇迹。

一个个人物,一件件教育叙事,就如那点点的萤火之光,照亮了我的心灵,让我在山重水复之时,寻找到柳暗花明之地。“心为火种,生生不息”,让我们培植智慧,“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一个人或许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绘本老师孩子
绘本
绘本
绘本
六·一放假么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