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影交错里的儿童读写生活

2017-03-20谢建萍

教育 2016年44期
关键词:小语影视教材

谢建萍

还记得第一次听说“卓越课程”的感受:哂笑、怀疑、不以为然,不置可否,“太高调”……不知道首次听说“卓越课程”的教师们和我是否有同样的感受?2015年12月2日李镇西老师带着新教育实验再次进入了石室双楠实验学校——这是我首次参加这样系统的新教育讲座培训。新教育对“卓越课程”给出了如下的定义:不是完美的课程,不是“无懈可击的课程”,是为了让他们(儿童)的触觉更加敏锐、想象更加奇特、心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充沛、意志更加坚韧、思想更加自由的课程……

于是有了我作为“卓越课程”之一的研发者,研发了名为《光影交错里的儿童读写生活》的课程,通俗一点说,就是影视读写课程。

一、影视读写课程产生缘由

每一个从事新教育课程研发的人的目的并不全然相同,但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点:1.因为自己的孩子;2.因为自己教的孩子;3.因为受到同行的鼓舞。

影视读写课程的研发,就是因为我是一个这样的男孩子的母亲。他今年13岁,我叫他阿江哥。四年前,他9岁。我将他当时的学习状态归为以下三个非常鲜明的特质:不爱阅读,一见文字头疼脑热;思维跳跃,一到表达天马行空;没有爱好,一说坚持虎头蛇尾。

他很悠闲,没心没肺;我很焦虑,还要伪装淡定。于是,我开始想,他到底喜欢什么?能不能从他喜欢的事情中寻找到一个教育的契机,坚持下去,给他悄悄地、坚定地灌输阅读的理念,训练他的思维和表达?环视他的常态生活,作为唯一感兴趣的阅读活动,他喜欢看电影和电视,电视尤甚。当时他最爱的是《爱情公寓》和《喜羊羊和灰太狼》,这是经典影视吗?当然不是的!

二、影视读写教育的自我认识

真正的影视作品应该是容纳悲喜剧在内的戏剧文学、摄影、科技、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在内的第七艺术,它应该具备拓展视野,共享东西文化;展示人生,引起反思;提升审美,熏陶感染;教化心灵,传承文明;开启思维,创造创新的功能啊。我该如何找到影视教育和儿子兴趣、能力提升的链接点呢?

求教书籍和网络,针对儿童影视教学的书籍,我看过比较完整的两本,一本是摩西的《教室里的电影课》;一本是曹保印的《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我也在网上或是亲自有机会去学习过,不管是郭初阳越读馆的影视课程;还是浙派老师钱峰做的儿童电影研究,还是我所知道的谢晋大导演的母校开设的影视课程,虽了解未必深入,但我初步的感知却是,当下国内的儿童影视教育研究或偏重于影视中人文或道德教育;或偏重影视艺术欣赏或赏析;我期待能够有所收获,还暂时没有。

三、影视读写课程的构想与实践

我们把影视资源理解为“会动的文字书”,在研究中充分利用影视作品流动的“形、声、色、知、情、意”的特点,以“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包括观察、记忆、理解、审美、想象、表达、创造在内的综合能力,其外显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教学中,不以获得答案而是以训练思维过程为基本目的。

影视读写课程框架的构建为:

依托四个链接研发课程框,即“与当下小语教材的链接”“与儿童自我认知的链接”“与社会生活的链接”“与自然、宇宙的链接”,这四个链接各有侧重但又有融合。试举例如下。

【与当下小语教材的链接】

一、按照当下小语教材的编

写体例,将影视读写课程作为当下小语教材的拓展、深化和补充,主要指向于形象化、体验化。(见附1,附2表)

二、与教材链接的课程编排依据

以三四年级为例,我们能够清晰看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影视阅读的题材有着比较鲜明的变化,从动画片过度到剧情、传记、记录片或是其它类型的片子,这个过程中,我们试图做到课程的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和认知发展的需求。

三、与教材链接的课程举例

三年级课程:天外来客——陨石,观影纪录片《宇宙是怎样运行的》;

四年级课程:用心感受自己,观影动画片《怪兽在巴黎》;

五年级课程:这是一次庆典,观影音乐剧电影《歌剧魅影》。

【与社会生活的链接】

魔幻电影《霍比特人》是根据英国小说家托尔金的小说《霍比特人》改编而来,很多人把这部电影理解为魔幻小说,但我们把他与儿童的社会生活进行了链接,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

一、课程目录

我们将这一本书拆分为适合儿童阅读和感悟的14个学时,尽可能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寻找同行者

2.新的旅程

3.霍比特人的小特质

4.精灵们的态度

5.为什么再回来

6.我们一路同行

7.逃避与面对

8.下一站旅行

9.矮人的承诺

10.霍比特人的另一个特质

11.危急关头

12.变化开始

13.战胜自己

14.家园与黄金

二、阅读——读什么?

对比阅读,读原著;

读人物、读台词、读场景、读情节;

读作者,读其它。

三、写作——写什么?

记忆、理解式的写作;

感悟、对比式的写作;

体验、创造式的写作。

【与儿童自我认知的链接】

翻看当下小语教材,对儿童自我认知这一块显得略微薄弱,因此在课程中设计“与儿童自我认知的链接”成为了一种必要与必须。这个里面既有儿童哲学,也有儿童心理学、生理学。在课程研发中,我们只以根据J·K·罗琳的小说改编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进行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阅读为例,来代表这一研究的思考和收获。与之前的阅读相比,因为是成套书籍,因此在课程目录的编排上,就需要特别精心;当然,这种链接依然有所侧重,因为这其中也包含了对社会生活的链接。

课程目录

1.你不讨人喜欢

2.新课程的第一天

3.重新认识你

4.游戏的规则

5.学习的魅力

6.为你披荆斩棘

7.伟大?寻常?

8.凤凰密码

9.潜伏的能量

10.时间重回

11.水底奇遇

12.知识与能力

13.另一个恶的你

14.强大的成人?

15.来时的目的

经过三年影视读写课程的研究与开展,学生在阅读、写作、思维方面的整体能力都有了较大尺度的提高。

同时,研究过程中也有着诸多困惑:教学纲要、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如何贴合“当下”儿童身心变化,课程生命力需在研究中得到动态的提升;研究需要耗费研究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常规教学和教育工作会有冲突,比如影视资源的获取与截选、阅读材料的筛选与处理等,如何尽可能迅速解决,如何有效克服教师岗位的变化给课程研究带来的不利因素,以及教师培训如何跟进等等。

特别感谢武侯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所所长李国惊老师给予我专业素养的指导,让我在整个课程的研发中,既关注到儿童身心的发展、未来成长的需要,同时又牢牢围绕着小学语文的本质——即培养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情感为基石,让整个课程在指向儿童阅读和写作中呈现出了非常可喜的成效。同时,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艺术,它本身所承载的能力和素养又并非仅仅是阅读和写作就能全然凸显的,它很有可能造就了雕塑家、美术家、导演、作家、摄影师等等各种各样行业中的人士。但是,即使学生没有成为这样那样的家,他们能够在课程中增强自我的认知、提高审美、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拓展眼界,其实也就实现了课程最根本的目标。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双楠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小语影视教材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