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器

2017-03-20古禾

国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和氏璧玉佩玉器

古禾

玉的甲骨文字形即串成一串的玉石,后来因为玉的小篆字形和“王”雷同,才在下面加了一点以示区分。所以,和玉有关的字如环、珏、琼、瑶、硅、玛瑙、珊瑚等左边的王字旁实际上是玉字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关者。”

玉以颜色分,有白玉、黄玉、紫玉、墨玉、碧玉、青玉、红玉等等;按质地,可分为硬玉和软玉。硬玉,又称翡翠;新疆和田玉,则是软玉的突出代表。中国的玉器大都采用以透闪石为主的软玉作为原材料。学术界认为,新石器时期晚期出土的玉器都是软玉。据《山海经》记载,我国产玉的地点有一二百处之多,辽宁岫岩玉,陕西蓝田玉、南阳独山玉、鄂西北绿松石等都是佼佼者,各山的玉料在质地和颜色上不尽相同。李商隐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名句,说的就是陕西的蓝田玉。而南阳的独山玉,曾被德国人称为“南阳翡翠”。

玉器是用玉石雕琢成的器物,自雕琢成器算起,百年以上的称为古玉器。据考古发现,距今约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先祖们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整个史前时期,玉器被赋予了神秘色彩,还主要是沟通天地神灵的法器。

到了有历史记载的夏商周时期,从出土物来看,玉器已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不仅用作祭器,而且用于装饰。1959年在河南偃师出土的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包括戈、矛等仪仗武器,还有圭、璋、琼等礼器和一些装饰品。从地域和年代考证,被视为夏朝的产物。殷商时代以安阳殷墟的妇好墓玉器为代表,數量众多,品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仪仗用器(武器)、礼器、生活用具、装饰品等类别。其优美的造型、繁缛的纹饰、流畅的线条,都反映了当时琢玉技术的精湛。西周时候的玉器,戈、戚、锁等仪仗用器日趋减少,标志贵族身份的瑛、珏等玉佩越来越流行。玉佩是一种可以显示身份的炫耀性装饰品,其实,它还有一项重要的附加功能,即佩戴在衣物外面,镇压衣物,使之与身体服贴,和现代纽扣、拉链功用类似。

自秦汉至隋唐,玉器主要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金缕玉衣。这是一种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葬服,从头包到脚。金缕玉衣是象征帝王身份的汉代最高规格的丧葬殓服,汉王朝为此专门设立制作玉衣的“东园”。据资料记载,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费用为当朝100户中产家庭财产的总和,要经过选料、玉片钻孔、抛光、缝制等十多道工序。1968年,在河北满城陵山,考古专家发掘了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窦绾夫妇的金缕玉衣。这是中华文明史上丧葬用玉最奢侈的事件,堪称举世奇观。

两宋时经济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空前兴盛,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出现了专门加工玉器的肆铺。制作精巧、加工细腻的玉摆饰、玉佩件层出不穷。玩玉赏玉之风大盛。

明清时期是玉文化繁荣的另一高峰。王公贵族从头到脚恨不得都有美玉点缀,玉头簪、玉纽扣、玉腰牌、玉挂件、玉鞋扣等装饰品应有尽有,玉碗、玉杯、玉壶等生活用具也来者不拒,日常起居如玉屏风、玉山、玉船等也可收藏玩赏。民间同样流行各种玉佩饰品,平民百姓也常会戴个玉手镯、玉耳环、玉扳指什么的。一般来说,玉质以白玉,尤其是产于新疆和田的羊脂白玉最为名贵,黄玉次之,青玉再次,杂玉(如南方玉、河南玉)为下。翡翠在清早期传人中原,其碧绿动人心魄,国人一见倾心。由于翡翠石料一般较细小,多用来做耳环等小饰件。

古人对玉的热爱,不仅是因为玉的贵重,更是源于玉的品格,在《礼记》中,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之德,由此延伸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美称。所以有“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千古名言,更是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

《诗经·小雅·鹤鸣》中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错”即锋利的琢玉石头;“攻”即打磨、琢磨。这句名言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等“解玉砂”,辅水研磨、琢制出来的。所以,行话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琢玉。所以《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诗经·卫风·淇奥》有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精雕细琢,慢慢打磨,才成美玉。有个词叫璞玉,即蕴玉之石、未琢之玉。一个人是一块待琢的璞玉,即说他是尚未被赏识的贤才。

曾经,一块和氏璧牵动了整个春秋战国的神经。楚人卞和为献和氏璧,断足流血,泪尽荆山,终为楚文王赏识。后来,和氏璧辗转流入赵国,秦王垂涎,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国使臣蔺相如受命携璧入秦,因“完璧归赵”名垂青史。数十年后,赵国被秦国所灭,和氏璧终为秦国所有。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宰相李斯在上面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形同龙凤鸟之状,令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其精研细磨,雕琢为皇帝玉玺,遂世代相传,称为“传国玺”。这是玉器最动人的故事。

猜你喜欢

和氏璧玉佩玉器
辗转相传
董邦震
完璧归赵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冰盒电池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绕骨生花
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