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木与建筑间有种东西叫手艺
2017-03-20马未都
马未都
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 当你站在这样的建筑面前,遐想那些崇山峻岭中的参天大树,历经长途跋涉,又假以工匠之手,最终成为人类的文化财富之时,你才知伟大是由渺小堆积而成的,在树木与建筑之间,有一种东西叫手艺。
世界五大建筑体系(一说七大建筑体系),远东的木制建构以独特存世。木制建构的好处是取材容易,搭建速度快,易修复;缺点是保存不易,尤其惧火,一旦灾难形成,一切必须重新建造。因此,历史上许多著名建筑我们都没能得以见到,见到的都是文献上语焉不详的文字记载。
相对而言,宗教建筑寿命最长。中国境内现存的唐宋建筑,几乎全是寺庙及佛塔。保持千年以上原汁原味的屈指可数,体量最大的是山西省应县境内的辽代木塔,塔高67.31 米,八方五层,内设暗层,实为外五内九,除首层为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整个塔用料3000 立方米,无钉无铆,纯木榫卯建构,支撑其千年不倒,堪称奇迹。这种大木作本是国人看家本领,惜近百年来在水泥钢架建筑中已悄然远去。
本书详尽地从多角度记录了西冈常一及小川三夫的手艺与精神。手艺都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这其中不能偷懒,也无捷径能走,还必须耐住性子,不被利诱,这需要有理想,并且是几乎达不到的理想。换言之,理想越远或不可实现,现实就越接近理想。
用传统手艺建造宗教建筑还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面对完整的建筑和面对一片空地都是同样的感觉。在有与无之间,那个看不见又能感受到的是精神,可大部分人看见的是苦海泛舟,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彼岸。所以西冈常一和小川三夫以及他的门徒们必須净化心灵,把建造庙宇当作人生的修行,与这个日益世俗的社会抗争,在有无之间做出心甘情愿的选择。
木制建构的核心在于榫卯。榫卯结构巧妙地将散木汇集成完整不可分割的建筑。历史上无论中国还是日本,以今天我们可见的历史遗存,中国北京的紫禁城宫殿群,日本奈良正仓院的东大寺,都将历史范本置于世人眼前,让后人体会木质建构那迷人的美丽。这种美丽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包含了人驾驭自然的能力,还包含了东方民族充满哲学意味的美学追求。
手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独特技能。工业化革命无意中连番抹杀人类至少五千年积攒下的手艺。工业化一度让手艺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它以量产抹杀个性取得懵懂时人类的功利好感。手艺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地消亡,当人类发现这个问题之时,传统的手艺都已进入濒危阶段,亟待抢救。
本书为此做出了一番努力。它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眼光,充满热情地介绍着发生过的一切。让一个远离现代人视线的历史悄悄地往回走了几步,我们似乎在早晨的层层雾霭中模模糊糊地看见一个影子,尽管看得不甚清晰,但已明显看见它的身影,听见它的声音,闻见了它的气息, 这一切其实就是我们祖先的灵光。
不论中国还是日本,在木制建筑的精髓中一脉相承,让我们今天有幸看见历朝历代的建筑遗存。
这一切,我们首先要感谢手艺,更要感谢那些在手艺之下的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工匠,手艺一定会在手艺人手中释放出光芒,这光芒不仅驱除了黑暗,还照耀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