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奇葩,反映教育的奇葩
2017-03-20何龙
何龙
微信使用者大多都会遇到帮助点赞、帮助转发和帮助投票的请求。在这些请求中,帮助点赞是举手之劳,基本上不成问题。
但最近在四川的一所高校里,学生被要求点赞该校的官方公众号,却是无法拒绝的,因为这个点赞是以寒假作业形式出现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寒假推广该校的微博、微信,点赞数不能低于一百个,否则视为挂科。点赞超过一百个,每一百个点赞则加1分,上不封顶。
这样的作业从难度上说应该是十分容易的——只要把鼠标瞄准那个拇指或者心形的表情猛击一通,即可完成“作业”。
做作业显然是为了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果,但这种只动鼠标不动脑筋的“作业”,只是提高了该校官方微博、微信的点赞数和关注度而已,与学习成果毫无关系。
这样的奇葩作业,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高等学府!
以“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点赞,这不是通常所见的请求,而是利用教师的权力对学生进行强求和强迫。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这一为师的定义早已写入我们的课本,可是这所高校的教师,传授的不是自然规律和为人处世的“道”,而是强盗的“盗”。他們不是为学生解惑,而是让学生困惑——该校就有学生觉得“学校的这项作业留得有些无理”,并表示自己来学校的目的是读书学习,不应该成为学校打广告的推广工具。
显然,奇葩作业源于奇葩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向学生传授的,不是求真求实求新求思考,而是按照某种模具批量生产同一思维体系和观念体系的类型人。在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忙着为权贵服务,然后回过头来要求学生为自己服务。让学生推广微博、微信,只是其中的一种服务。
奇葩教育教出来的往往是奇葩学生,而奇葩学生带着奇葩风格进入社会,又会传染出一批奇葩人。如此“奇奇相传”,就会培育出盛产奇葩的土壤。在各行各业各色人等中都能常见奇葩言行,就与我们的教育和文化有密切关系。
在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他们还以为布置这样的作业只是学校的“内政”,外人既不会知道也不会干涉。他们却不知道,在自媒体时代,全民皆可成记者,包括他们的学生。这样的“作业”被公之于众会有怎样的影响,难道连这种基本预判都没有?
在奇葩层出不穷的环境里,我们急需回归常识和常态,可是当教育都在为奇葩灌溉施肥时,这样的回归就将成为无尽的期待了。
【原载2017年1月13日《羊城晚报·时评》】
插图 / 假作业 / 罗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