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味的乡村葬礼

2017-03-20木梅

杂文选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点歌主人家堂哥

木梅

回乡下老家,沿路的电线杆上、房墙上,不时可以看见各种替人办丧事的宣传小广告,它们成了乡间如今最难去除的新型“牛皮癣”。

这是农村经济条件变好的衍生产物,也是攀比的结果。当越来越多的乡人到城市里打工,口袋里有了些钱后,过去很多需亲力亲为的事,现在都出钱让别人来办了,比如丧事。

在我儿时,当村里有老人去世,出殡时请来的锣鼓队都是由附近的乡民临时组建的,你家出一个锣,他家出一个鼓。作为报酬,主人家无非就是请他们吃一顿饭,送一条毛巾,邻里互助性质嘛。

可不知道从何时起,乡间悄然出现了专门替人办丧事的专业“乐队”,他们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吹唢呐、敲鼓、打锣全有专人负责,还有替主人家哭丧以及更讲排场的“歌舞表演”等。

据我生活在乡间的堂哥說:“办丧事请乐队,一场下来少则花费三四千,多则上万元。如果主人家兄弟多,平摊费用还相对负担轻些;如果是独生子女家庭,就很难吃得消了。”

堂哥还告诉我,上万元花销的那种,都是因为丧礼上安排了“歌舞表演”。此环节不仅让主人家在经济上产生压力,也会让前来参加丧礼的亲朋产生更大的“人情债”压力,特别是那些至亲。

其实,所谓的歌舞表演,不过是“乐队”请来的一个草台戏班,演员上台唱唱跳跳,甚至是劲歌热舞,一些还比较低俗。在表演期间,看演出的亲友需不断为逝者“点歌”,以表示孝心。点一首歌少则一百元,多则五六百(其实就是给演员的小费),而点歌所付的金额和祝福逝者的话都会打在舞台的屏幕上。大家为了面子,只好硬着头皮不断攀比着点歌。

平日,“乐队”除了到处贴小广告外,还有专门的推销人员,她们都是些能说会道、嘴巴特别甜的中年女性,她们通过打点村里的关系,掌握谁家有卧床不起或大病在身的老人,然后上门拜访。

有一次,我回村里小住,亲眼看见一个妇女拎着些水果,来到一户有个瘫痪老人的家,简单问候寒暄之后,她便悄悄对老人的家人说出此行的目的:“爷爷要是哪天走了,丧礼就交给我们办吧,保证办得热热闹闹,排排场场的!”然后留下自己的名片。

人还未死,就上门揽丧礼生意,我感到气愤和悲哀,可母亲却告诉我,这种事现在在乡间很普遍。由于“乐队”之间竞争激烈,“乐队”的推销人员便会隔三差五地上门,以便能拿下订单。“人是九好,钱是十好,”母亲说,“现在一些村人,越来越势利了,只要能赚到钱,啥法子都能想得出来。”

虽然火化在乡村实施了多年,但人们还是习惯将骨灰盒放进木质棺材抬到山上土葬,而棺材木料的好坏也是面子的重要体现,只要是经济还不太困难的人家,都会争着用最厚最好的木料,棺材越重表示越好。

【原载2017年2月22日《羊城晚报·晚会》】

猜你喜欢

点歌主人家堂哥
点歌
勤快狗和懒惰猫
好桶与破桶
点歌
吃喜酒
吃喜酒
为父母点歌
表堂哥
郁金香花瓣
如此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