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生活被“绑架”了吗?

2017-03-20应琛

新民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绑架购物生活

应琛

似乎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快递和外卖。没有快递和外卖,这绝对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外卖都等了一个半小时了,还没到!”

“呵呵,你这算什么,我快递都半个多月了,都没到!”

“……”

是的,外卖“永远在路上”,快递迟迟没有派送,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近日,百度贴吧一条名为“圆通北京站点倒闭”的帖子引发热议,发帖者称8个快递在一站点停留半个多月。对此,圆通方面回应称,不存在“欠薪、倒闭”的情况,还解释说因为春节放假,各家历年都在节后面临人手严重不足而有大批积压的快件待发的现实情况。

2017年1月7日,湖北省襄阳市,在北街餐饮店比较集中的路段,一群美团外卖哥在此聚集等候接单送外卖。

真相也好,借口也罢。如今,选择、下单、支付,只要轻轻点击几下鼠标,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已经越来越流行。

似乎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快递和外卖。没有快遞和外卖,这绝对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你只有一个办法——只能自己出门。

被“包裹”住的生活

为庞大的网络消费提供支撑的正是快递。从历史数据看,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亿件,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2015年我国快递业继续以45%以上的增长势头,突破年业务量200亿件大关。2016年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53%。

庞大的快递件数除了能证明快递业的蓬勃发展外,也存在巨大隐患。各大“购物节”与春节后,包邮区往往是快递爆仓的集中地区之一。2017年春节后,申通、圆通等多个大型快递公司更是频繁发生快件严重积压、职工流失甚至倒闭等情况。不仅快递公司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少等待收件的人也进入了充满焦虑、气愤、疑惑的生活状态。

“快递一直不来的时候,感觉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尤其是寄行李的时候。”上海师范大学大三女生晨晨在说这话的同时还不停地在手机App上搜寻自己的快递信息。

上大学以来,家住异地的晨晨已经习惯在假期前后将自己的部分行李用快递寄回老家,而为了尽可能实现人与行李的同时到达,晨晨已经能熟练地计算好快递所需的时间,然后在自己出发前几日就先寄出快递。

然而,今年始料未及的快递大爆仓打乱了她的计划。“我一般寄的是鞋子、书籍和一些厚重的衣服。所以,如果它们没有被及时寄到,我的日常生活肯定会受到影响。”晨晨这样说道。

不仅如此,拿快递实际上也已经成了她的常规动作之一,因为她不仅衣服、鞋子、零食,就连生活用的抽纸、文具,甚至小到一根数据线都会在网络上购买。即使去实体店购物,晨晨也会先通过网购平台对比一番。

“我可能有购物狂的潜质,一有空就会去刷各种网店。每个月大概会花2000元在网购上,去年‘双十一前后我大概花了3000元,拿快递的次数自然就会很多。”长此以往,没有快递可拆的日子对于晨晨而言就像是少了些什么。

虚拟平台所具有的极大便利性及跨越时空的特性使得网络消费数量不断增长,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网购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一,像“包邮区”这样含有玩笑意味的词汇,俨然成为了生动的区域代名词。

不仅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等不少知名的电商平台都与江浙沪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江浙沪不足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更有着约1.5亿的庞大人口数量。

江浙沪地区的消费能力也可见一斑。以上海为例,据2016年支付宝全民账单显示,2016年,上海人均购物金额高达1.68万元。

不过生活中,晨晨并不是每一个包裹都会亲自签收。有时候,晨晨明知自己几天后会出门,但仍旧不会停下网购的脚步。班上大概有1/3的同学都帮她拿过快递。为此,她的一名室友颇有微词:“这根本就是人情绑架。有时候就因为她不想出门,居然让还在外面的我绕道去帮她签收,导致我后面的事情被耽误了。事后,我两天没理她。”其他同学也很无奈地表示,晨晨总是以来不及为理由留下一些大件的快递让他们帮忙处理。晨晨对此倒是不以为然:“互相帮忙顺便拿一下而已,我也会帮他们拿。而且,也不是每一次都这样。我还有其他方式收快递。”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已连续6年每年增长超过50%。从2006年到2016年,业务量增长31倍,业务收入增长13.7倍。

近几年,随着快件量的猛增,不少高校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兼职方式——有偿代取快递。收费标准每个学校存在细微的差距,在上海师范大学,根据包裹的大小一般每件在5—10元之间,送到宿舍楼下,有的时候甚至能送到宿舍门口。

而这正是晨晨口中的“其他方式”。

解放双腿的外卖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如今,荔枝已不再是稀罕物,新鲜成为了人们选择食品的普遍标准,在“吃”上,就算是盛唐的贵妃也会羡慕今人,更何况如今还有外卖的加持。

外卖的爆发比快递稍晚,但这并不妨碍外卖业的迅猛发展。2017年春节后,许多“快递小哥”摇身一变成为了“外卖小哥”,这也是此次快递大爆仓缺乏人手的原因之一。

每当饭点之时,尤其是中午,白领云晓所在的写字楼就能看见各家外卖员拎着菜色各异的食盒,行色匆匆地在不同楼层间穿梭。而大楼的电梯在此时也变成了下楼吃饭的人与外卖员之间的战场。

“所以,每天这个时候我都希望不要有需要下楼的事情,挤不上电梯而且要等很久。”云晓虽然这样告诉记者,但她也和同事们一样,都是等外卖中的一员。

不久前,云晓曾与同事在某披萨店吃饭。当时正是饭点,但在各种写字楼包围下的餐厅内除了她们一行外,居然没有其他堂吃的顾客。就在云晓点单后的15分钟内,有四五个外卖员前来取餐,作为堂吃的云晓一行却被排在了这些外卖订单之后。

“下次还是点外卖吧。”这次不愉快的经历也让云晓更坚定了点外卖的决心。

现在,几乎每天叫外卖的云晓,自认为只要在饭点前下好单,就能完美地避开点餐高峰。但实际上其他人也有同样的想法。“最主要的是方便,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还不够我找餐厅的。楼下的便利店早就吃腻了,自己做了带过来又很麻烦。虽然高峰始终避不过,但只要不延误太久也没关系。”云晓显得有些无奈。

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第三方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外卖市场的整体交易额达1761.5亿元,较2015年全年的382.1亿元增长了361%。

而“饿了么”在其发布的2016国民外卖账单中给出了全国订单王、夜宵王、花费王的数据。其中,上海的李小姐全年下单1292次,而广州的舒先生竟在外卖上花费高达12万元。就连《中国新歌声》的总冠军蒋敦豪都“自曝”是外卖的忠实用户。

不同于云晓迫于无奈的选择,30岁的钱浩是真正的外卖爱好者。安全卫生、能吃、能送到是钱浩对外卖的全部标准。上班叫外卖自不必多说,在家也几乎自己从不做饭的钱浩,对外卖的依赖性更是越來越强,“说实话,我见外卖员可能比我见朋友的频率都高。”

“周末睡个懒觉,起床叫上两个小菜,再来一瓶啤酒,岂不美哉?”无形中,这让原本就比较宅的钱浩的“宅属性”进一步加深,“现在外卖的种类非常丰富,就算是像我这样的美食爱好者,不用专门去那些餐厅,也能吃到店内的美食。况且,在家做饭是真的很麻烦,不用工作的时候我宁愿打游戏放松一下。”

更夸张的一次,钱浩和朋友趁着周末去南京游玩。原本打算到各处品尝特色小吃的一行人,居然最后在酒店拿起手机叫来了“南京大排档”。

“两天里几乎都叫了外卖,唯一一次出门,还是因为那家汤包店生意太好,拒绝接单。”说起这些,钱浩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

便利之后,亟待改变的乱象

十年前,外卖既不送食材,也不能预订隔日的早餐,而现在,有了快递之后,生活是越来越方便了——上班的时候,有你的快递到了;吃饭的时候,有你的快递到了;下班之前,有你的快递到了。对于许多“剁手族”而言,有快递,整个生活都变得美好了。

同样的,有了外卖以后,生活是如此慵懒——周末在家叫外卖,公司上班叫外卖,晚上熬夜叫外卖……

但在生活越加便利的同时,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比如,随着快递业的发展,虽然人们的生活在某些方面愈发便利,这本应该能促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其他事,但实际上,急躁、焦虑等负面情绪也在等待快递的过程中更加容易被激发,同时,人们的惰性也越来越强,像饭后谁洗碗这样的争论可能多年后真的只会是荧屏上的一幕罢了。

又比如,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本来应该是促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生活愈加便利,但实际上人们宅的时间和选择宅的人却越来越多。

而无论有多喜欢网购,晨晨在购买生活用品时一定会避开“双十一”“双十二”这样的大型购物节,但近来她越发感到无力。

“购物节会不会太多了。正常的节日劝人买,没有节日也要创造节日让人买,我只不过想避开快递高峰而已,怎么就这么难?”不仅如此,晨晨还发现,快递数量居然成为了朋友们在购物节期间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仿佛自己不买就变成了外星人。

“你才3个而已,我可是有5个!”类似这样的句式层出不穷,不过晨晨反而决定,今年的“双十一”活动就不参加了,“因为漫长的等待、验货和不断退货的过程让拆快递的喜悦早已荡然无存。”

2016年3月,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通过“12305”邮政行业消费者申诉电话和申诉网站共受理消费者申诉102408件,申诉中涉及快递服务问题的有96793件,占总申诉量的94.5%。其中,快递延误、损毁、丢失短少等问题是让广大使用者感到头痛的原因所在。

近年来,在寄件过程中,“手机被替换成砖头”的新闻反复出现。就在2017年春节期间,行业内某元老级快递公司又再次发生了同类事件,寄件人不仅没有享受到便利和高效,反而平添了不少烦恼。

“所以,曾经我喜欢选用便宜的快递,但是现在我宁愿多花一些钱用服务质量更好的快递。”晨晨坦言。

2016年初,申通、圆通、韵达等多家快递公家曾纷纷发布通知,要求加盟的企业网点将派送费提高到2元/票,涨幅在10%—33%不等,试图以此改变在前期价格大战中日益凸显的种种问题。而快递员的流失却表明改革尚未成功,快递仍需努力。

同样,外卖平台是否能确保食品安全也让消费者忧心忡忡。2016年,央视的3·15晚会曾经曝光外卖平台存在的“黑作坊”以及大量的管理漏洞问题。

钱浩表示:“我对食物的态度虽然比较随意,但是安全卫生肯定是要保证的。毕竟这是要吃进肚子里的,所以我经常点的外卖店家都是我确认过有实体店的。”

而云晓则是希望商家在做好外卖的同时,也不要冷落了堂吃的顾客。“我相信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愿意聚聚餐、堂吃。如果外卖过于挤占实体餐厅,那还是很可怕的。就像我们需要电商平台,能随时随地购买所需物品和进行更广阔的海淘,同时,实体店提供的服务和体验感也是虚拟商店所无法取代的。”

其实,吃饭的时候自己走出去到私房菜馆,需要买买买的时候自己走出去亲手一件一件地挑选,这样,不也很好吗?既能让你锻炼锻炼身体,还能让你走出去看看别样的风景。

猜你喜欢

绑架购物生活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圣诞购物季
不可错过的“购物”APP
港书商亲笔信让“绑架”谣言不攻自破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