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传统

2017-03-18

中华书画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山水画古人书画

□ 林 峤

师传统

□ 林 峤

林峤,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现为四川省文化馆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出版有《震影墨痕·林峤书画精选》《林峤水墨画集》《林峤山水写生》《林峤书画》《2015林峤书画新作》。

师传统,即以古为师。清代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深》说“前贤云‘师古人而后师造化’,古人之法是用,而造化之象是体”,对传统与生活二者的关系,所言颇为中肯。“师古人”,学的是方法技巧;“师造化”,善学方可造就自家画境。当然,如果一味摹拟古人,则毫无创造而言,等于埋没于故纸堆中窒息自己的艺术生命,绝不可取。

师传统,是通向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没有中国画传统丰厚沃土的滋养,企望举笔即成“二王苏黄、青藤八大”,根本没有可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道理何须赘言。统观中国书画史,我们可以列举不少出入传统而未达到理想境界抱憾而逝的书画家,却找不到一位不学传统而成功迈入艺术殿堂的书画大家。李成、范宽、董源以下,或恢宏博大山势严谨、或孤高愁怀经纬万端、或情怀畅和飘逸洒脱……门派迭生,高峰绵绵不断。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后学者终绕不过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林峤工作室掠影

从1998年初始,多年从事书法教学和创作的我,开始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从“四王”开始,认真临习了三十七张较完整的古画作品,使自己渐渐领略了一点山水画的精蕴。1999年元月,我调入南充市文化馆工作,成了一名书画艺术工作者。不久,我前往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得到陈向迅、林海钟、何加林、丘挺诸位老师的倾心教诲,耳濡目染,愈加坚信学习传统的重要。此间,我又精心临习过明代沈周的《水村图》、元代吴镇的《洞庭渔隐图》等经典作品,渐渐悟得传统山水画的韵味。

中国绘画传统犹如高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之则终身受益。纵观当今中国画坛,一流的山水画家无一不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忠诚继承者,也是最大的艺术受益者。唯有一等传统功力、一等生活酝酿,加上一等胸襟眼界和一等学养,日积力久,才可能自树人杰。艺术上的成功,首先是高造诣,即艺术创作水平的“凌绝顶”。正如郭沫若所言:“不下绝大的功夫,出不了艺术的地狱,也上不了艺术的天堂。”

古人说“少则得,多则惑”,很有哲理。“万斛沙淘一点金”,说的就是博取与专精的关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博取不等于胡乱杂取、兼收并蓄。郑板桥说“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可知从学习传统的取与舍中,都不难解读出每个艺术家的审美识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解读其识见所在,也就感悟其用心之妙了。所以,学习传统必须解读古贤的苦心和用心,知其所以妙,只要长期坚持不懈,不难水到渠成。当然,选择的可能性增多本来是艺术家求之不得的事,但如果艺术家文化主体意识薄弱且热衷于追逐时风,必然会淡化自己的艺术特征。遗憾的是,当代不少中国画家在文化崇洋的心态驱使下,正在逐渐放弃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转而以西方的标准来“改造”中国画,使得当代中国绘画在20世纪90年代险些步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泥淖。其实,当代中国山水画最缺少的东西应是对古代优秀传统的深入汲取,而不是“借外创新”。如果想在中国画界“用舶来的巧克力酱抹中国的豆腐”,结果只能是不伦不类,枉走弯路。

如果说我二十年来的创作中还小有所成的话,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能沉下心来,在学习传统(师古人)中静养清修。著名山水画家刘朴说得深刻:“人生还有多少时间?能一心一意画好画已非常不易,不学古人太不划算了!”此语如醍醐灌顶,让我铭记于心。■

林峤 蜀山初雪 131×66cm 纸本水墨 2014年释文:蜀山初雪。甲午冬日,山阴林峤写之。

钤印:林峤(白)

责任编辑:韩少玄

猜你喜欢

山水画古人书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好玩的古人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小小书画廓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书画